原文标题:《 漫聊数字身份与 Web3 》
原文作者:爱吃鱼的猫,链式思维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格拉(古希腊)
「身份是人的尺度,数字是世界的尺度」——Web3
远古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一出生就带有身份属性,身份的来源主要两大方面:自然和社会。因此,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身份属性也就有了不同的阶段和内涵。
第一阶段:血缘婚姻关系的社会。典型的社会形态有原始群社会、血缘家庭部落社会、母系氏族部落社会,在这一阶段人类还处在生产资料极度匮乏需要群体捕猎,才能勉强生活在猛犸象和剑齿虎的时代,身份概念相对模糊且固化。
第二阶段:经济形态的社会。典型的社会形态都很熟悉,并且持续时间直到现代,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已经几乎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产生了剩余。但是也恰恰是这仅有的剩余改变生产关系,诞生了剥削阶级本质是非常中心化,配以神权镇压人的精神世界。这一点在西方尤其明显,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方的创作全是在找神迹和找上帝。在东方的朝代更替也是打君权神授的旗号。后来的西方率先走出,如但丁的神曲、蒙娜丽莎的微笑、梵高的星空向日葵,究其本质是都是探索民主和人权弱化神权。而东方文明,满清入关因其人数才十三四万八旗军,要统治六千万人,封建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不可能解放你的身份,算是错过了近代文明的窗口期。这一阶段东方身份概念依然固化,但西方有了松动,出现了身份多元化的趋势。
文艺复兴 (web0 中) 思想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而后近代科学进步推动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殖民时代、工业革命等。几百年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资本主义弱化了人的身份中的自然属性,但是社会属性越来越重。在此阶段人类不可避免的在进行着集体生产,然而生产力快速更新迭代,伴随的确是从圈地运动羊吃人到货币战争中机器吃人、人吃人,人卷人等,人类无法规避的承受着发展中的阵痛。
根本原因在于统治阶级和世界规则的主导者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各个群体和每个个体是构成大集体中的对等的部分,客观原因发展生产工具和发展生产理念等尚不成熟。
随着科技层面区块链、AI、云计算、5G、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政治层面世界竞争格局和发展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个人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和热情将被极大的释放,学习成本、信任成本、创作成本极大降低,这就是全球级大型基建的魅力。虽然短期看到的是硝烟弥漫,但是拐点已经出现。
一场堪比文艺复兴的创新思潮正在涌来,伴随而来的身份的概念在此解绑,需要注重不同群体和不同种族及个人的思想发展,更多的人权被赋予人类。
第三阶段: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第三个极端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增加了人的精神属性,而且是以发展人的精神为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的思潮将彻底解放人力,同时配以合乎时代发展的发展工具及发展理念。这一块目前尚处在探索期,这是一个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过程。
纵观三个发展阶段,人类身份发展,经历了身份集权和身份解绑,正在处于第三个阶段的身份平权的初期,通过对等身份的基础设施工具 DID,将数据的所有权控制在自己手中;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机制的掌握数据的议价权。
史蒂文·列维(Steven Levy)在他 2001 年里程碑式的著作《密码学》中解释了 50 多年来的密码学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密码学服务于政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随后密码垄断被学术界打破。1967 年,大卫·卡恩(David Kahn)出版了《破译者》是密码学的指南类书籍——美国家安全局曾阻止该书出版。
20 世纪 70 年代,学术界发展出了公钥密码学概念。公钥密码学产生后不久拉尔夫·默克尔(Ralph Merkle),设想了最早的公私钥协议,默克尔就是比特币数据结构中的「默克尔」。1977 年,三位 MIT 教授发明了公钥数字签名技术并创立 RSA Security 公司,后来 21 亿美元卖给了 EMC 公司。20 世纪 90 年代,基于公钥的基础设施(SPKI)被开发出来,人们意识到加密凭据可以作为验证凭证。这也就是区块链、SSI 可验证凭证和零知识证明的起源。随着 1991 年,Pretty Good Privacy(PGP) 一书和源码的开放,加密吸引了一大追随者,密码学开始民主化,赛博朋克运动开始。
赛博朋克一词的创作者是布鲁斯·贝思克(Bruce Bethke),源自其 1983 年的同名短篇小说。赛博朋克是一种文学运动,确切的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一种具有准反传统文化的文学流派。赛博朋克是一种通过夸张的方式捍卫言论自由、信息自由和通信隐私的一群人,比较为大家熟悉的应该是赛博朋克邮件。赛博朋克运动也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在黑客的世界里传递信息,讨论的内容涉及数学、密码学、计算机科学和隐私加密,到 1997 年该邮件已经有 2000 多名订阅者,其中部分成为了 SSI 社区的一员。
密码朋克为了数字隐私和自由的探索,促使一部分人进入了数字货币领域。这其中有戴伟(Wei Dai)是 b-money 的创造者,尼克·萨博(Nick Szabo)是比特黄金的创造者,哈尔·芬尼(Hal Finney)是复用工作量证明(RPOW)创造者,比特币的创作者中本聪与哈尔·芬妮进行了第一笔比特币交易。
数字货币交易离不开密码学,不仅是考虑数字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为了分散控制。隐私和分权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密码学可以誓死的保护你的数据。通过构建适当的加密工具,解决数据保护中的用户隐私问题。SSI 社区正在实现的:通过分散的数字钱包,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份、数据、关系以及自己的密钥,W3C 提出解决方案 DID,并且正在建立去中心化的密钥关系系统代替中心化的密码管理设施。
从美国国安局到学术界,从密码学学术研究到企业家,从密码朋克运动到加密货币创造,再到 SSI 社区的可验证加密凭证。宗旨是为数字公民提供更多的数字隐私保护,保障数字主权和数字议价权,这也是去中心化经济的关键部分。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麦克斯韦等人在电磁学基础理论的探索为人类打开了新的链接方式。封建时期,人们通过车、马、驿站等方式解决长距离过程中的端到端的传输问题。电磁学上的突破为后来信息传递提供了新的方式,信息可以通过电磁信号的方式在人类社会传播,极大了推动了后来的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Web2 末期或者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数据资产化的起点。数字世界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数据的流通是实现创造价值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生产关系,即是数据的所属关系,需要明确数据主权身份,其中最火的概念,必然是自主主权管理(SSI),源于密码学的社区推动了数字身份的民主化。
数字身份是人类在互联网空间中的唯一映射标记,承载着各个发展阶段数字权力和数字义务,伴随着 Web 的中心化、集中心化、去中心的发展,其发展模式也可划分为相似的:中心化身份、联邦化身份和分布式身份三个阶段。仿照社会发展中人的身份关系变革分为,数字农民与地主 Web1&2、数字身份对等关系 web3~X。
Web 1.0,是静态互联网,主要的应用是网络媒体。各个网络媒体雇佣一大批网络编辑将图文并茂的内容发布成为网页。读者访问门户网站,浏览新闻、小说等内容,但只能读不能写,无法参与内容的创造,整个 Web 1.0 媒体相当于传统报刊杂志的电子化。
该阶段主体是商业公司把人类的知识通过商业力量搬到网上,实现知识的共享。商业公司赚取巨大的点击流量,比如 Google、新浪等提供搜索、广告等服务。
Web2.0,是交互式互联网,主要的应用是社交网络和电商。该阶段进入用户生产阶段,平台只是提供一个基础设施,自己创造的内容很少,绝大多数内容是用户创造。
然而,平台背地里地扩张了自己的权利,凭借着自己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潜移默化的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认知差,把用户数据的所有权转移到自己手上。国内的某东、某讯、某滴等 Web2 行业巨头,用国人的数据,去美国上市是有卖数据的成分。国外的 facebook 窃取用户隐私、twitter 影响选民的言论自由本质都是中心化的身份可以被服务公司随意修改。
以上两个阶段都是中心化的身份体系,创作者利益被平台和媒体瓜分,平台等中心化机构拥有绝对的身份控制权,完全可以增删改查创作者内容,遵守规则,尊重用户利益完全要靠资本的道德底线。
web3.0,是价值互联网,主要是用户创作内容确权,或者剩余价值确权,然后根据具体数据协议,用户选择性的将数据授权给第三方获得报酬,进而激发创作者经济。此时,数据控制权的变化已经由平台转变为用户,数据由用户信息转变为用户资产,并且将定价权和议价权通过区块链协议掌握在自己手里。
数据走向数字资产,内容创作走向纯市场经济,基于区块链协议契约实现价值交换,平台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创作者才是时代的中流砥柱,而不是横跨供需端两端的中间商平台。
Web3 是创作者经济的技术底座,元宇宙是其各类场景应用,创作者就是 web3 全体网民。目前 Web3,生产要素的控制者和生产工具决定了生产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均等性和认知差的存在,导致中间商赚差价甚至垄断市场的情况。真正 Web3 中,创作者将主导自己的数字主权,WebX 中并逐渐拿回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主权,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消除了生产关系中剥削,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实现对等。
但是尤其国内去币化后,区块链基础设施 BTC、ETH 等并不能去中心,甚至更容易被操纵。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和分配的权益工具,真正完全去中心的基础设施不可能在生产力如此的社会土壤中的产生。多中心化式的去中心服务更符合的生产力,又或许去完全中心化只是一个乌托邦,需要集体拥有清醒的认知和坚固的共识。刻意追求完全去中心化的底层基础设施是脱离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成本太高且难以实现。应该转而要向其他底层设施要索取更多的数字资产控制权和议价权。
身份层下映射的数据的控制权和议价权,将在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各个部分体现:现实世界、虚拟世界、虚实融合、虚实互生。数字身份是解决的身份发展混乱的基础建设,也是解决区块链底层去中心化权力混乱的关键部分。在这四个部分必然诞生大量的新身份,人类迫切需要一个工具去描述和规范如此庞大的数字世界,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身份系统网络。
存在难题:
(1)国家差异,国与国之间存在政治博弈,争取物理和数字世界中民族的生存空间。
(2)认知差异,普通人存在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很难达成一致。
(3)阶层差异,统治阶层没有激励未必会去实现 web3 和 webX。
(4)方法差异,符合 W3C 的数字身份 DID 方法达 112 种。
(5)底层差异,DID 方法实现可选区块链、DLTs、P2P。
如何保证数字身份底层是可信的,区块链的设计很大程度上解决去中心化的可信数据集问题。中本聪设计的 BTC,提出了一种方案解决长期困扰数字货币协议和电子现金系统发展的双花问题。其中工作量证明法是技术和博弈论的结合,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如何在通信渠道不可信任和不安全的情况下达成共识的计算机难题。Vitalik 阐述了去中心化可信分权的三个部分:体系结构、逻辑、治理必须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持续的保持去中心化的设计,否则分散的权力必然集中,出现中心化的现象。
身份主权管理(SSI)社区的 DID 方法实现可以选择区块链、DLTs 或者 P2P。区块链和 DLTs 经过区块链的炒作周期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意义,当下应该摒弃标签,关注如何通过各种技术实现去中心化,应该充当一个「信仰者」而不是「拥护者」或「坚定的支持者」。追求去中心化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而不应该是迷信某个项目、技术、创始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解决方案需要混合模式。首先因为其技术足够成熟,另外政府和机构允许公民和公司去在目前或可预见未来的社会框架下去做,同时也能够解决传统机构的管理问题,这将会是全球政府的大共识。
互联网 Web2 协议中缺失的交易层和身份层。直至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将不同的密码技术如密码学和默尔克树结合实现电子现金转账。虽然 BTC 不是法币,但是在协议层上弥补了互联网的交易层。同样的原理 W3C 开发标准:可验证凭证 VCs 和分布式标识 DIDs 结合起来,填补了互联网的身份层,结合区块链和分布式存储解决了可信验证难和数据控制权的问题。
现代文明之前,身份通常由家庭、宗教和氏族决定,社会财富的分配取决于血缘和婚姻关系。原始狩猎场景下分配时,分配的历史根据人类的主观心理借据账本核算。这种情况下货币并没有用武之地。后来随着部族逐渐扩大,社会关系网逐渐复杂,结算时需要统一的结算单位货币。这阶段的货币只是结算和存储价值的工具,想要增发必须发现和开采矿产。然而现代文明,人与人之间彼此并不认识,因此人们必须通过货币等中间等价物和防伪技术来建立信任和一个交换媒介。身份把熟人间的结算转变为关系结算,货币把陌生人间的结算转变为基于技术信任结算。
货币具备的三个功能:价值储藏、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单独将货币的功能分开看,货币其实是一种技术,一种驱动社会高效的技术,将社会的供需主体间的信息差拉平。如同电力、管道、网络、钻采等技术一样,货币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大大的提高生产力,改进生产关系。基于区块链密码学的去中心的加密货币在限定条件下要比传统中心化的基础货币技术成本更低,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国家要做自己 CBDC 的原因之一。
当 SSI 社区的身份技术原子化和去中心化后,身份和加密货币的重合度极高,因此戴夫·伯奇(Dave Birch)宣称「身份是新的货币」。多克希尔斯(Doc Searls)在《意向经济》中设想在注意力和关系驱动的分布式 P2P 经济中,货币和身份都将融合到人类的关系图谱中。身份和货币的融合是超出当前人类机构运行边界,这把钥匙将解锁更多的未来的边缘地带。
链上身份主要用于工作、职业身份和声誉。根据多链上交易、FT、NFT、域名、DAO 参与记录,应用于表征链上身份,服务于 DAO 管理、NFT 和域名交易市场、项目方招聘培训、项目空头引流、建立链上链下数据链接、生物活体特征、数据聚合器等;其中 Lit protocol 和 Ceramic 数据协议正在处理用户数据链上属权隐私等问题。
现实中的接入 KYC 数字身份可与具体行业结合,Defi 迄今为止,抵押贷款一直是增长的支柱。拥有强大的 DID 层可以允许「链上」信用评分,为用户提供基于信用的贷款。此外,由于用户直接控制他们的信用评分,他们可以更好地监控和调整自身的借贷行为。因此,DID 提供了进一步民主化去中心化金融的机会。数字资产 NFT 领域,NFT 拥有唯一 DID 标识符,不同的人可以拥有多个 NFT,并且可以作为凭证验证,省去了现实世界创作盖章、防伪、鉴别、流通难的问题。数字身份的创作者,可以在可存证的软件下创作,并将过程上传为 NFT 资产的凭证,有利于解决虚拟世界中抢 mint 的版权问题。
此外,数字身份提供了去中心化、可验证且流程自动化的新模式,可应用于社交、教育、科研、IOT、工业互联网、医疗、溯源、车联网等结合共同构建 Web3 和元宇宙。
Web3 并不能解决身份和阶层固化的问题,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Web3 的底座区块链本质就是金融交易驱动,金融二八法则是更改不了的,除非不断重新建立一个虚拟世界或者现实世界中另外重新建立一个供应链体系并行,同时持续的向后面的参与者提供激励。
如何建立集中的信誉管理系统 (RMS),以某种定量的形式处理链上和链下的信誉,建立和存储,适用于各方之间的信任关系。量化信誉有助于促进互不信任的各方之间的互动。基本思想是让各方互相评价,当与一方合作时,可以考虑根据信誉等级,以决定是否合作。
身份体系项目尚处于初期阶段,但是治理规则的制定已经开始并且会具有鲜明的立场。数字时代会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数字身份的鸿沟。
原文链接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