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除了 Grayscale 瘋狂賣幣導致大盤下洩讓一眾尊敬的“美股交易員”心驚之外,還有 Zetachain 的空投結果也讓社區用戶心涼了半截。昨日,加密錢包 Rabby wallet 推出了積分系統並且已經向每個 EVM 位址發放了初始積分。看到這個消息除了感慨MetaMask 再不發幣可能要「涼涼」之外,還想說一句「怎麼又是積分!」
前有擼毛黨難以逾越的冬天,現在不僅有電子乞丐線上「要飯」,還有積分系統如影隨形。 Mass Adoption 沒完成,Web2 那套玩法卻學得越來越像,如今的 Crypto 已經不純粹了。
Rabby 並不是第一個搞積分模式的錢包,2022 年8 月,Rainbow 錢包就推出了Rainbow Boost,這是一個對鏈上地址行為進行標記、積分、激勵的系統,設置的Raindrop 規則作為積分用來計算用戶在社區中的參與度、活躍度和貢獻度。 2023 年底,Rainbow 宣佈在部分 EVM 鏈上有過交易活動的錢包地址導入 Rainbow 即可獎勵“追溯積分”,並且還設置了排行榜。雖然項目方從未說過積分會跟空投有關,但錢包介面的「降落傘」圖示不得不惹人遐想。
在此之前,專門拿積分說事的還是奇襲 OpenSea 的 Blur。而到了 2023 年最熱門的是 Friend.Tech,每週買 key、投票,「存積分、換空投」成為每個用戶的聖旨。 Friend.Tech TVL 螺旋下降之後,Blur 創辦人推出的 Layer2 Blast 緊接著推出搶先體驗版,受邀加入的人都可以獲得 Blast 積分。當然,Blast 也有空投預期。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還很愛搞積分的是 Solana 生態。 Jito Labs 在 2023 年 9 月推出了積分活動、同年 12 月發幣,讓整個加密社區都 FOMO 了起來,紛紛尋找 Solana 生態裡其它有積分活動的項目開始交互博空投。
前文這些搞積分的項目至少是透過用戶實打實的互動體驗產品從而獲取積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項目推出的簽到賺積分活動,不用做互動、不用繳手續費,你就能看著帳戶裡有東西在增加。難受的是還得連續簽到,不然積分要從頭開始累積。不過只要加上「潛在空投」四個字,不愁沒人搞。
某一階段推出的簽得>
為什麼說越來越像Web2 了,依筆者看,這些積分系統就像美團的米粒、餓了麼的吃貨豆,我下單你給我積分,我交互你給我積分。但這些吃貨豆、米粒還能在我下次下單時抵扣一部分飯錢,所以專案方顯然還可以更進一步,例如積分可以當作 gas 費消耗,這樣一來,就更像 Web2 了。
有形的積分,無形的治理
有些聲音認為如今積分和曾經的流動性挖礦一樣,資產存進去,帳戶裡的東西就會上漲。但以前漲的是餘額,如今漲的是積分。吐槽歸吐槽,我們仍需正視為什麼越來越多的 Web3 專案開始推出積分系統。
不得不承認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資源,想必 Web3 專案的創辦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沒有發幣計畫但又得籠絡人心,就得想辦法持續讓用戶保持關注,積分不過是傳統交互博空投方式的簡化版,項目獲得了好看的數據,用戶也因為積分增加而對未來的空投預期增大。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搞積分制,用戶停留在特定項目上的注意力肯定會被分散。
專案方想要流量,使用者想要幣,積分是二者之間一個微弱的連結點。例如$DEGEN 在這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這是一種空投到Farcaster 上Degen 頻道社群的meme 幣,用戶在頻道內貼上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則可以明確轉化成代幣,並且還將推出第二季空投。
積分概念背後反映的開發者們想利用這種工具來提高用戶的留存率和參與度。但它仍然治標不治本,用戶被空投吸引而來,本質是為了幣,而專案方透過積分制明目張膽 PUA 用戶,顯然是無視了房間裡的大象。
如今用戶們反感的或許並不是永無盡頭的積分制,而是對項目方對積分賦予的模糊而又準確的價值產生了質疑。 Variant Fund 成員Li Jin 曾撰文介紹如何才能開發出更完善的Web3 積分系統,其中提到的一點是「維持積分價值的模糊性,可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這種做法使得專案方可以自由地調整積分的價值以管理成本並測試激勵措施,同時也能維持使用者的興趣。
積分是你看得見的東西,但看不見的是項目方赤裸裸的「算計」。擼毛黨繼續春耕,不過地主已經換了一片田。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