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現實世界資產(RWA) 代幣化機制的技術解析》
原文來源:Aquarius
代幣化的現實世界資產(RWAs)是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數位代幣,代表對實體或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或法律權利。代幣化的範圍涵蓋了廣泛的資產類別,包括房地產(住宅、商業物業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商品(黃金、白銀、石油和農產品)、藝術品和收藏品(高價值藝術品、稀有郵票和陳年葡萄酒)、智慧財產權(專利、商標和版權)以及金融工具(債券、抵押貸款和保險單)。
透過實現部分所有權,代幣化提高了資產的流動性,使曾經僅限於高淨值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機會更加大眾化。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帳本確保了透明的所有權記錄,降低了詐欺風險;同時,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的代幣化資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可及性和效率。
根據麥肯錫的分析,預計到2030 年,各類代幣化資產(不含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的市場總市值將達到約2 兆美元,悲觀情況下為1 兆美元,樂觀情況下可達4 兆美元。這些估算不包括穩定幣(包括代幣化存款、批發穩定幣和中央銀行數位貨幣 CBDCs),以避免重複計算,因為這些工具通常在代幣化資產交易結算中用作現金支付工具。
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是指透過區塊鏈或類似分散式帳本以數位代幣的形式表示鏈下資產的所有權。這個過程將資產的特性、所有權以及價值與其數位形式連結起來。代幣作為一種數位持有工具,使其持有者主張對基礎資產的所有權。
歷史上,實體持有憑證被用來證明資產的所有權。雖然有用,但這些證書易受盜竊、遺失、偽造和洗錢的威脅。 20 世紀 80 年代,數位持有工具作為潛在解決方案開始出現。然而,受限於當時的運算能力和加密技術,這種工具未能實現。相反,金融業轉向集中化的電子登記系統來記錄數位資產。儘管這些無紙化資產帶來了一定的效率提升,但其集中化性質需要多個中介機構的參與,反而引入了新的成本和低效率問題。
p>
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的發展使重新審視數位持有證券或代幣的概念成為可能。
DLT 由一系列協定和框架組成,使電腦能夠在網路中提議和驗證交易,同時保持記錄的同步性。透過分散記錄保存的方式,這項技術將責任從單一的中央權威機構轉移出去。這樣的去中心化降低了行政負擔,並減少了依賴中心實體所帶來的系統故障風險,使系統更有彈性(見圖 1)。
這些圖表比較了傳統系統和基於 DLT 的系統之間的交易流程。圖 1 展示了目前系統中多個中介機構如何處理交易執行、清算和結算。圖 2 則展示了基於 DLT 的系統如何透過單一共識機制簡化這些流程。
區塊鍊是一種分散式帳本技術,透過去中心化的電腦網路運作。 代幣可以在兩種類型的區塊鏈上發行:私有許可鏈和公共無許可鏈。
私有許可鏈(如 Ripple)由一個中心實體控制,並限制特定使用者的訪問,形成一個受控的生態系統。公共無許可鏈(如 Ethereum)則無需中央權威機構控制,向所有使用者提供開放存取權限。當代幣在公共無許可鏈上發行時,可以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如去中心化交易所)集成,從而提升其實用性和價值。
區塊鏈的選擇——無論是私有受控環境還是公共開放網路——決定了代幣發行方能夠維持的控製程度。 與私有授權鏈相比,公共無授權鏈賦予發行方更少的控制權。區塊鏈架構的選擇應與發行方的目標及代幣的預期功能一致。
資產代幣化的一個關鍵優勢是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化。智能合約是區塊鏈上的程序,當雙方滿足特定條件時便會執行。這些合約自動化了金融交易和行政任務,減少了人工工作和中介的需求。透過消除對手方風險,這種自動化使操作更加高效和安全,從而實現更快速且成本更低的轉帳。
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傳統上採用一種簡單的二元分類:資產要麼被代幣化,要麼沒有被代幣化。然而,隨著我們進入數位資產時代,這種過於簡單的視角已不再適用。一種更細緻的方式是透過資產的兩個關鍵屬性進行分析:其表現形式和所有權。
表現形式包括資產的經濟特性-其功能、基礎資產、到期日和利率。此外,所有權的驗證需要一個帳本,可以是鏈下或鏈上的。鏈下資產透過實體證書(如持有債券)或無紙化形式(如電子股票記錄)來維持其權利和表現形式,這些都在法律框架下運作。而鏈上資產則以數位增強或數位原生的形式存在,並由區塊鏈共識機制管理。
理解數位增強資產與數位原生資產的差異至關重要。數位增強(或增強型)資產透過鏈下帳本來維持所有權,該帳本作為其安全保障,同時使用區塊鏈代幣作為數位表現形式。例如,一份股票所有權可能存在於電子帳本上,但透過區塊鏈進行代幣化以提升其功能性。相反,數位原生資產(如加密貨幣)本質上是數位化的,其代幣直接代表價值和所有權。這意味著,雖然數位增強資產的代幣提供了從鏈下帳本中主張所有權的權利,但數位原生資產的代幣直接代表所有權,而不依賴任何鏈下元件。
在了解了資產類型和代幣化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代幣化的四種方法。這些方法的差異在於代幣與其基礎資產之間的直接關聯程度。接下來,我們將有系統地探討每種方法,從最直接的代幣與資產關係到最不直接的關係。
· 直接所有權(Direct title):在這種方法中,數位代幣本身充當官方所有權記錄,不再需要託管方。這種方法僅適用於數位原生資產(見圖 2)。系統使用單一帳本(可能是分散式帳本)記錄代幣所有權。例如,與其發行由股份登記系統支援的代幣,不如直接將登記系統代幣化,使代幣成為實際的所有權記錄。這種精簡方法消除了託管方或重複登記的需求。雖然此方法可以使用分散式帳本,但登記系統本身並不一定需要是分散式的。然而,目前針對這種代幣化方法的大多數資產類別的法律框架仍然有限,監管結構尚不成熟。
· 1:1 資產支援代幣(1:1 asset-backed tokens):在這種方法中,託管方持有資產並發行代表該基礎資產直接權益的代幣。每個代幣可以兌換實際資產或其現金等值物。例如,一家金融機構可以發行基於信託帳戶中持有的債券的債券代幣,或商業銀行發行由專用帳戶中的商業銀行貨幣一對一支持的穩定幣代幣。
· 超額抵押代幣(Collateralized tokens):此方法透過不同於預期表示資產或相關權益的資產作為抵押,發行資產代幣。通常,為因應抵押資產價值相對於代幣預期資產價值的波動,代幣會被超額抵押。例如,穩定幣 Tether 不僅由現金支持,還由一系列其他資產(如固定收益證券)支持。同樣,也可以創建一個由商業銀行債券支持的政府債券代幣,或由超額抵押的相關股票組合支持的股票代幣。
· 不足抵押代幣(Under-collateralized tokens):這種方法發行的代幣旨在追蹤某資產的價值,但並未完全抵押。類似於部分準備金銀行製度,維持代幣價值需要積極管理部分準備金資產組合併進行公開市場操作。這是一種風險較高的資產代幣形式,歷史上有失敗的案例。例如,已崩盤的 Terra/Luna 穩定幣沒有獨立資產支持,而是依賴透過供應控制演算法進行的演算法穩定。其他風險較低的部分抵押代幣也曾被發行。
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主要透過分散式帳本技術(DLT)實現效率提升。該技術增強了透明度,自動化了流程,降低了營運成本,消除了中介和對手風險。與傳統金融系統相比,這些優勢透過精簡且靈活的市場基礎設施實現了更快的結算和成本節約。
· 原子結算(Atomic settlement)
分散式帳本技術與代幣化資產的結合引入了原子結算的概念。目前,結算主要透過中央對手方進行,而普遍採用的證券結算方式是滾動週期。在這種方式下,儘管交易在特定日執行,但實際結算(根據預定協議轉移所有權)通常會延遲一到三天完成。這包括兩個環節或轉移:交割環節,將證券所有權從賣方轉移至買方;付款環節,將現金從買方轉移至賣方。原子結算透過智慧合約實現,其可程式碼同時執行交易的兩個環節,或在未滿足預定條件時完全不執行。這種方式消除了對手方風險,同時顯著提升了交易速度和效率。此外,透過智能合約進行交易結算也消除了對保證金的需求,因為不存在交割失敗及後續交易對帳的風險。這進一步釋放了被保證金佔用的資金,間接提升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 流動性提升(Increased liquidity)
代幣化顯著增強了資產的可轉讓性,使得原本不可交易的資產變得可交易。例如,傳統房地產交易面臨重大障礙——高交易成本、複雜的法律流程和固有的流動性不足。這些障礙,加上每個房產的獨特屬性(如位置、狀況、法律狀態),使得像股票或債券那樣在公共交易所交易單一房產變得不切實際。代幣化透過智慧合約解決了這些挑戰,智慧合約透過消除中介、簡化所有權轉移和自動化合規檢查來優化交易流程,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樣的好處也適用於其他傳統上缺乏流動性的資產,如藝術品、收藏品、基礎設施項目和私募股權份額。此外,代幣化透過自動化做市商(AMMs)實現了新的分散式市場。這些系統透過智慧合約管理的資產池自動匹配買家和賣家,從而提供持續的流動性。與傳統市場的固定交易時間不同,這些基於區塊鏈的系統全年無休地運作。更高的可及性也透過分割所有權、更低的投資門檻和簡化的交易流程進一步增強。
· 減少中介(Reduction in intermediation)
去中心化的資料結構使整合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能夠取代傳統的中間機構來驗證數據。智慧合約還可以取代中央證券存託機構(CSD),自動化資產所有權轉移、股息支付和利息分配等流程。
· 實現自動化(Enabling automation)
資產代幣化的主要優勢之一是透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化。智能合約是部署在區塊鏈上的程式碼,當預定條件滿足時自動執行。智能合約能夠簡化許多手動任務,尤其是在保險等行業。例如,它們可以自動化保單簽發和理賠支付。如果航班延誤或取消,智慧合約可以自動觸發旅遊保險賠償,無需手動處理。此類自動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相關數據的整合和即時監控。被稱為「預言機」(oracles)的第三方服務為智慧合約提供外部數據,作為區塊鏈與外界之間的橋樑,因為智慧合約無法直接存取外部數據。自動化在資料可量化、標準化且透過預言機可靠取得的資產類別中最為可行。股票、債券和衍生性商品是最佳範例,因為其市場數據易於獲取並能輕鬆整合到智能合約中。然而,在數據主觀性較強或難以量化的產業中,自動化面臨更大挑戰。例如,房地產涉及複雜的交易,需要手動驗證法律文件、主觀的房地產評估以及遵守多樣化的監管框架——這使得透過智慧合約實現全面自動化更為困難。
· 促進合規(Facilitating Compliance)
合規是代幣化資產的關鍵面向。隨著客戶識別(KYC)、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等監管框架的發展,為數位金融和交易創造了一個更安全的環境。代幣化資產的底層技術透過標準化和自動化流程,使這些要求的合規性更加有效率和統一。
KYC 和 AML 法規可以直接編碼到區塊鏈或單一資產轉移規則中,從而實現更有效率的互動。例如,當客戶與新的金融機構建立關係時,可以在其同意下自動轉移其身分資訊。關於代幣化對銀行基礎設施影響的研究顯示出正面結果。透過分析超過 50 項營運成本指標,研究表明,改進的審計能力和交易透明度可以將合規總成本降低 30% 至 50%。
· 自動化做市商(Automated Market Makers, AMMs)
智慧合約正在透過自動化做市商(AMMs)變革傳統的做市機制。傳統做市商透過充當證券的買方和賣方來提供流動性,而 AMMs 則採用不同的方法。它們使用智慧合約,透過流動性提供者提供的資產池自動匹配買賣雙方。這些嵌入區塊鏈的智慧合約以演算法方式確定資產價格並管理資產池。 AMMs 的自動化特性顯著降低了成本並提高了效能。研究表明,與傳統系統相比,AMMs 的交易成本顯著較低,特別是在高交易量且波動性低到中等的資產中表現尤為突出。
儘管代幣化資產帶來了諸多優勢,採用仍面臨重大挑戰。主要風險來自基礎技術和監管考慮。技術方面的擔憂包括網路安全漏洞、系統擴展性限制、結算流程、網路穩定性以及效率問題。在監管方面,關鍵問題涉及反洗錢合規、治理框架、身份驗證以及資料保護和隱私。研究人員建議,解決數位資產監管問題不應僅限於將新技術納入現有框架中。相反,我們應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智慧合約來增強監管合規性。
除了技術和監管挑戰之外,投資者行為和市場動態也帶來了額外的複雜性。實現廣泛採用需要大量的教育和意識普及工作。市場風險包括透過投機交易導致資產可能被高估,以及由於這些資產的數位化特性引發的價格波動性增加。此外,區塊鏈共識機制的高能耗也引發了環境方面的擔憂。要充分實現代幣化在金融領域的優勢,必須解決這些多面向的挑戰。
向代幣化金融體系的過渡涉及巨大的成本。其中最顯著的支出來自支持區塊鏈和代幣化技術所需的基礎設施變革。組織需要投資安全、可擴展的區塊鏈平台,獲取管理代幣化資產的專業化軟體,並對員工進行培訓以適應這些新系統。整合成本同樣不可忽視——需要將這些新系統與現有金融基礎設施連接,同時保持安全性和營運完整性。為提高理解和克服懷疑所進行的教育活動,對政府來說也構成了顯著的直接和機會成本。最後,區塊鏈共識機制的高電力消耗帶來了財務和環境的雙重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一般資訊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推薦或任何證券的買賣邀請。本文不應作為任何投資決策的依據,也不應被用作會計、法律、稅務或投資建議的依據。建議您就任何投資決策相關的法律、商業、稅務或其他相關事宜諮詢您自己的顧問。本文中包含的某些資訊可能來自第三方來源,包括 Aquarius 管理的基金的投資組合公司。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一定反映 Aquarius 或其關聯方的立場。這些觀點可能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也可能不會更新。
原文連結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