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掃碼下載APP

站在十字路口的以太坊

2025-03-11 09:00
閱讀本文需 20 分鐘
总结 AI 總結
看總結 收起
原文標題:《IOSG Weekly Brief|站在十字路口的以太坊 #266》
原文作者:Jiawei,IOSG 分析師


前言


dba 共同創辦人 Jon Charbonneau 在去年年末發表了一篇名為《Etherum's North Star》的文章,指出以太坊缺乏明確的「北極星」目標。 Jon 在先前的推文也指出,連以太坊內部也無法就其核心產品達成一致。


本輪週期以來,社群對 ETH 價格表現不佳的討論也不絕於耳。綜合來說,ETH 價格不僅是市場情緒的反映,更是以太坊能否統一社區願景、平衡去中心化與性能、鞏固其作為智能合約平台龍頭地位的關鍵因素。


受上述文章啟發,本文將討論筆者認為以太坊出現的一些問題。


ETH price - It does mean something


在本輪週期我們看到 ETH/BTC 匯率創多年新低,SOL/ETH 持續新高,成為以太坊被社區詬病的主要因素。


EF 的技術極客們對社群不滿 ETH 價格的行為是反感的,認為他們是一群短期投機份子。誠然,協議設計不應該以價格為導向,但過度迴避價格討論也是一種糟糕的表現。本節討論 ETH 價格的重要性。


ETH 價格直接關係到 EF 的 runway


從 EF 2024 年報告可知,截至 2024 年 10 月,EF 總資產約 9.702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 10 月,EF 總資產約 9.702 億美元,其中包含加密資產 8.75% 15 億美元。


若維持每年 1.3 億美元的 burn rate 且 ETH 價格穩定,目前財庫可維持約 7.5 年。 ETH 價格下跌將縮短實際 runway,反之則延長。


1.3 億美元的 burn rate 是一個誇張的數字。先前,社區也批評 EF 人員冗餘(約 200 人),僅 35% 為技術人員。 Aave 創辦人  Stani Kulechov 就提議將 burn rate 砍至 3,000 萬美元並裁員至 80 人。


協定安全性


ETH 價格直接影響 PoS 共識下的攻擊成本。當然實際攻擊還需考慮地理分散的驗證節點和 Slashing 機制,但價格仍作為其中的關鍵因素。


以太坊採用 PoS 機制後,ETH 價格直接影響質押者的收益。 ETH 價格下跌,實際收益也會縮水,可能導致質押節點退出、網路安全性下降。目前 Lido 的 TVL 約為 200 億美元,相較於去年 12 月高點的 400 億美元下跌將近 50%。去年 SOL/ETH 交易對最高達到 3 倍多的漲幅,SOL  質押收益還是 ETH 的 2 倍左右,這在下個週期可能驅使很多質押者從以太坊轉向 Solana。


生態參與者的信心


無需多言,價格是生態參與者(開發者、使用者、投資者等各類角色)用腳投票的結果。在這個週期主流輿論普遍不看好以太坊的情況下,價格表現不佳可能引發負回饋循環。


以太坊生態早期開發者、EIP-1559 共同作者 eric.eth 也發文表示:隨著 Vitalik 淡出,EF 逐漸與社區脫節,不透明性加劇。面對 Solana 等對手的擴張和 EF「反對競爭」的態度,他收到大量早期以太坊開發者「為何堅持留在這個生態」的疑問。


ETH 的價格是一面鏡子,應該得到 EF 的關注和重視。


去中心化是 spectrum,競爭也是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場下,對去中心化的理解必然不同。 Solana 上 的 memecoin trader 並不需要一條能夠抵禦國家級別攻擊的區塊鏈,memecoin 的籌碼分佈、dev run、老鼠倉地址能夠在鏈上看到,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來源:dba


同樣,競爭和非競爭也是相對關係。筆者認為以太坊面臨的競爭主要如下兩點。


· 作為價值儲存資產


筆者在先前的以太坊質押報告中曾提到,ETH 作為各個協議 DAO 金庫的儲備資產計價


但這僅就以太坊生態內部而言。在廣義上,跳出生態來看,ETH 的價值儲存屬性仍然大幅弱於比特幣。


例如,從定位上看,比特幣自誕生起,人們就開始圍繞「數位黃金」和「抗通膨的稀缺資產」來建構其敘事,比特幣的核心功能被明確為價值存儲,更容易被主流市場和大眾所理解。


而以太坊作為智慧合約平台,其價值來源包括 Gas、質押收益、在鏈上建設的生態應用等等。這種複雜性導致其價值儲存屬性被稀釋,大眾更傾向於將其視為「技術代幣」「實用代幣」而非純粹的價值儲存工具。


從供應來看,比特幣總量固定為 2,100 萬枚,透過減半機制逐步降低通膨率至零。 ETH 的供應量在實施 EIP-1559 和 PoS 後實際通膨率可能低於比特幣。但近期因為網路活動低迷,逐漸回到通膨,隨網路波動而不斷變化。


相對比特幣而言,以太坊複雜的功能與機制需要更高的認知門檻。另外,機構投資者(如 MicroStrategy、特斯拉)公開持有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也強化了其價值儲存的 legitimacy。


因此,目前來看 ETH 的價值儲存屬性難以與比特幣競爭。以太坊更核心的定位是智慧合約平台。


· 作為智慧合約平台


作為智慧合約平台的以太坊正在面臨來自 Solana、Sui 等 Layer1 的激烈競爭。從數據面上來看,儘管以太坊在穩定幣發行和 TVL 上佔據絕對優勢,但日交易量、日均活躍地址數、交易筆數等關鍵數據上都顯現出頹勢。


來源:Artemis


從一年來的資金流動上看,Base、Solana、Sui 等協議捕獲了大額流入,而以太坊則將近 80 億美元。以太坊生態的交易多集中在 Base 和 Arbitrum 上,雖然這符合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的預期,但 L1 的活動低迷多少會影響到市場對 ETH 的定價。


來源:IOSG


平台、開發者、應用程式和使用者之間,基本上形成以上的回饋循環機制。好的平台吸引優質的開發者,開發者打造好的應用,應用程式吸引用戶,用戶促進平台的繁榮和生長。


由於以太坊和 Solana 的技術開發路線不同,開發者往往需要在兩個平台中選其一。因此在「智能合約平台」層面,兩者是一定處於競爭關係的。



solanaroadmap.com 網頁中簡潔到只有四個單字,被縮寫為 IBRL。但目前的 Solana 不僅限於高效能。除了技術上的 IBRL 之外,Solana 的文化和注意力捕獲也有著差異化的競爭點。



筆者曾經在 X 問「為什麼不在以太坊 L2 上推出 memecoin」,因為 L2 也具有低成本高吞吐量的特性。得到的答案是「文化」。概括地看用戶畫像,普遍認為在以太坊上的用戶似乎更多的是在 DeFi 挖礦的“老錢”,而 Solana 則代表著新鮮血液和資本的快速流動和再分配。


新事物對比舊事物往往能更好地捕捉注意力。筆者在這個週期聊過的許多創辦人中都選擇在 Solana 上建立消費者應用,除了技術原因之外,他們大多提到的詞是「注意力」——這個週期更多的用戶把目光放在 Solana 上面。


在這個市面上的專案琳瑯滿目,注意力極度稀缺的周期,創辦人會想盡辦法提高專案的曝光,讓市場發現自己的產品。 Solana 上面也有更多的熱錢、以及更流暢的用戶體驗,因為當你想讓別人使用你的產品的時候,每個新增的步驟都會是摩擦力和阻礙。


當局者迷 - 以太坊基金會的選擇


無為而治適合身處強競爭環境下的以太坊嗎?


社區對 Aya 轉任以太坊基金會主席一事呈現出分歧:批評者指出 Aya 在任 7 年期間以太開發進展緩慢、開發者支持不足以及代幣價格疲軟等問題與其管理直接相關;其倡導的“減法哲學”和去中心坊化被批評為“放任”被批評為“放任”,導致對比生態


這些評價在短時間內難以理清頭緒,也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但它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區的不滿,作為發洩情緒積壓的出口。


EF's role has never been to control or own all domains in Ethereum. Instead, our responsibility—our accountability—lies in upholding Ethereum's values. Through btour actionlies in upholding Ethereum's values。 resilient, not just as a network, but as a broader ecosystem of people, ideas, and values—never reduced to a single organization's product.--Aya Miyaguchi



筆者認為,事物在成長週期下,談論價值觀和理想是有益的;但如果系統處於衰退階段,無法產生增量,那麼這種「高談闊論」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並且無法服眾。


成為「世界電腦」的前提、實踐和發展價值觀的根本是有人在生態上 build,並且願意追隨和推廣這種價值。而生態的繁榮生長是必要條件。


韓非子在《五蠹》中指出,儒家「以文亂法」的本質在於空談仁義,忽略現實矛盾。在資源有限時,空談仁義會導致脫離實際需求,必須依賴「法、術、勢」等實際手段。孔子週遊列國時,僅有衛國(經濟較發達)短暫接受其理想主義;在戰亂頻仍的宋、陳、蔡等國,孔子的理想主義就因缺乏物質基礎而被冷落。


前段時間在社區質疑 EF 持續拋售 ETH,不採用質押等理財手段維持 runway 時,當日 EF 又拋售了一筆小額 ETH。在社區不滿情緒蔓延的情況下,這個舉動顯得比較糟糕。 Vitalik 表示,若基金會質押 ETH,可能在有爭議的硬分叉事件中被迫做出「官方選擇」,違反以太坊去中心化原則。這個過於虛無縹緲的理由也顯得站不住腳,無法回應社區的核心關切。


基於上文討論,無論是從「智能合約平台」定位的各項數據面的疲軟,還是作為具有「store of value」貨幣屬性的 ETH 價格面的低迷,以太坊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時候選擇堅持無為而治,不見得是明智之舉。


「以太坊是生態而非公司」


Vitalik 在 2 月 27 日的中文 AMA 強調以太坊不是公司,而是生態。


我覺得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生態,不是公司,如果以太坊變成公司,我們會失去大部分以太坊的存在意義。做公司是公司的角色。 ——Vitalik Buterin


筆者很認可以太坊不應作為公司的觀點,因為公司化運營就意味著一定程度上地以盈利為目的,這和以太坊一直以來的定位是衝突的。然而,非公司化營運導向的結果是,很難設立一些指標來衡量系統的工作效率,並且系統的目標是發散性的,而不是針對某個點或方向進行最佳化。


尷尬的是,儘管 EF 不認為以太坊是公司,但公眾對以太坊的定價和估值仍然偏向於以公司的方式進行,參考例如活躍地址數、交易量、協議收入等指標,難以達到比特幣“圖騰”般的簡化性。


從協議收入等一系列基本面資料來看,以太坊已經不再有強勁的 momentum。例如,由於 L1 活動的低迷導致 ETH 銷毀大幅減少,ETH 已經結束了近兩年的通縮週期,重新回到通膨,年通膨率達到 0.72%。



在技術開發層面,Aya 在文章中寫道:Instead of controlling, we steward All Core Dev calls to create space for technical decisions to emersteward All Core Dev calls to create space for technical decisions to emerge through community wisdom。協調而非主導,從出發點看是好的,但不免過於理想化。協調為主的方法在實際中會碰到很多問題,例如低效率和高摩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而沒有全局性的決策,最終會導致難以執行。


當然,本文並不闡明誰對誰錯,也並非批判 EF 的做法,而是試圖陳述筆者的觀點和邏輯,指出其中利害所在。綜上,筆者認為 EF 需要就實行虛,實事求是,發現問題、傾聽社群的意見,並且有所行動。


結語


Crypto 在不同週期有不同的主線。在這個以比特幣 ETF 主流敘事和 Solana memecoin 熱潮主導的周期下,以太坊顯然沒有被市場青睞。以太坊有著很好的價值觀和理想主義,但這些上層建築需要有真實的用例和社群來支撐。


維持這個價值觀不變,現階段的以太坊可以做些什麼?


加快開發進度,專注於擴容、解決跨 L2 互通性問題,使以太坊在技術層面足夠可用。吸引長期主義開發者等等。教育。 ethereum.org 的多語言支援一直做的很好。以太坊不太可能做一些政治 lobbying,但全球範圍內的教育是相當有必要的。 EF 需要改革,實現治理透明化和社區監督,平衡理想主義與市場需求。


身為多年的以太坊愛好者,我對現狀感到惋惜,但也樂於見到 Solana 等挑戰者衝擊以太坊的地位——在 Crypto 中後來者挑戰既定“勝者”的故事畢竟在不斷重演,同樣振奮人心。


原文連結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