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鏈遊又行了?前瞻第一款 PC 與主機同時上線的大逃殺遊戲 Off The Grid》
原文來源:深潮 TechFlow
編者文:3 月 27 日,Binance Launchpool 上線第 666 期遊戲中線第 666 遊戲 8G17 月 27 月 27 月 27 月 27 月 27 月 17973 年遊戲開發商。 。 GUN 總供應量為 100 億枚,初始流通量達 6.45 億枚(代幣總供應量的 6.05%),Launchpool 總量為 4 億枚(代幣總供應量的 4%)。 GUN 代幣作為遊戲的原生代幣,也是 OTG 經濟系統的核心。本文對該遊戲的融資背景、玩法、經濟系統等進行了詳細介紹。一直處於低谷的鏈遊賽道能否因為 Binance 的上新而重新贏得市場關注?
本文首發於 2024 年 10 月 25 日,其中部分數據或已有變更,如需查看項目最新進展可前往其官網跟進。 BlockBeats 轉載全文如下:
鏈遊不太行,已經成了之前市場走熊,大部分遊戲項目消亡後一種心照不宣的共識。
但並不是所有的從業者都在看空遊戲賽道。
例如,最近 Delphi Venture 合夥人 Piers Kicks 發帖,為遊戲開發商 Gunzilla Games 及其即將推出的旗艦遊戲 Off The Grid 搖旗吶喊。
而根據 Piers 貼文所說,Delphi Ventures 在 Off The Grid 上下了重註,也是其遊戲賽道中最大規模投資的一個項目。同時遊戲也歷經了 5 年 300 號人團隊的開發,遊戲總投資則達到了 9,000 萬美元。
插個題外話,黑神話悟空的預估成本,之前遊戲製作人透露在 3-4 億元,這麼粗略算 Off The Grid 的投資成本比黑猴還要高。
但古話說一鯨落,萬物生。而在鏈遊賽道裡,情況可能是萬物落,才有了一鯨生。
眾多鏈遊專案相繼失敗的背景下,Off The Grid 憑什麼行?
據悉,Off The Grid 計畫在未來 60 天內同時登陸 PC 和主機平台(PS5/XBOX),這種多端同時登陸對鏈遊來說尚屬首次。
同時不要忘記,PC 和主機端往往是核心玩家的陣地,這部分人可是見不得任何的打金和上鍊銅臭味的。鏈遊要上去掰手腕,必須在遊戲玩法、畫面、鏈上經濟和行銷推廣中找到良好的平衡。
在鏈遊普遍不被看好的當下,Off The Grid 能否真的為「好遊戲」打個樣?
在遊戲產業,一款成功的作品基本上離不開 2 個關鍵要素:人與錢。
前者指向開發團隊,後者指向資金支持。
Off The Grid 的背後的開發商 Gunzilla Games 有哪些貨?
成立於 2020 年的 Gunzilla Games 是個相對年輕的公司,但其團隊陣容和規模還不錯。目前,該公司擁有約 340 名員工,其中不乏遊戲產業的資深人士。
公司的核心開發團隊主要來自前 Crytek 基輔工作室。這個團隊曾參與開發了廣受歡迎的線上射擊遊戲 Warface,該遊戲吸引了超過 1.4 億玩家,創造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收入。此外,團隊成員也參與 Far Cry 和 Crysis 等知名遊戲系列的開發,以及 CRYENGINE 遊戲引擎的開發。 CRYENGINE 在其鼎盛時期曾推動了遊戲圖形的前沿發展,為許多大作提供了技術支援。
更有趣的是,該公司還聘請了 Neill Blomkamp 擔任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創意官。 Blomkamp 曾執導過《第九區》、《極樂空間》等科幻大片,其獨特的視覺風格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力為 Off The Grid 帶來了頂級的視覺體驗和敘事設計。
同時,遊戲的 60 小時戰役劇情由著名科幻作家 Richard Morgan 編寫。 Morgan 是《副本》(Altered Carbon)等暢銷小說的作者,其作品曾被改編成 Netflix 的熱門影視劇。
這和之前我們看到的鏈遊有些不同,在劇本和特效演出上請人下功夫,有點奔著精品單機遊戲的意思去了。
不過完成度究竟如何還得等正式發售了才能下定論,畢竟我們也無法知道這究竟是大佬掛名,還是真的參與了製作。
而在錢的部分,文章開頭說的 Delphi Ventures 投資了 600 萬美元,成為 Gunzilla 的 GUNZ 區塊鏈平台的最大驗證者和節點運營商(融資金額來源:Coindesk)。
今年 3 月,Gunzilla Games 完成了一輪 3,000 萬美元的融資。這輪融資由 CoinFund 和 Avalanche 的雪崩基金領投,Republic Capital 和 Morningstar Ventures 等知名機構也參與其中。
有人有錢,這個遊戲究竟打磨的如何?
Off The Grid 的核心玩法其實就是大逃殺,也就是吃雞(PUBG)中的經典模式。一群玩家在精心設計的地圖上爭奪資源並活到最後。
不過這款遊戲加了更多科幻和賽博龐克的元素在裡面。
遊戲設定了一個反烏托邦的未來,在被稱為「淚滴島」(Teardrop Island)的巨大戰場上,來自全球各地的參賽者為了巨額獎金而參與一場殘酷的「真人秀」。
遊戲設定中,所有參賽者必須切除自己的四肢,以使用淚滴島上的先進義肢技術。這不僅是一個獨特的設定,更是遊戲機制的核心。玩家可以透過更換不同的義肢來獲得各種特殊能力,如抓鉤、偵察無人機或快速衝刺等。這種設計為遊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術深度和靈活性。
在地圖設計上,OTG 創造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大逃殺地圖。玩家可以利用角色的噴射背包和義肢特殊能力,在高樓大廈間穿梭,實現快速的空中移動。這種高度靈活的行動系統不僅增加了遊戲的刺激感,還鼓勵了更具攻擊性的遊戲風格。
不過這些和上鍊有啥關係?
OTG 引入了一種提取戰鬥(Extraction Royale)模式。玩家在地圖上收集 HEX 立方體,這些立方體代表了武器、配件或義肢的藍圖。
玩家需要將這些立方體帶到特定的提取點進行解碼,在此過程中還要防守其他覬覦你戰利品的對手。成功提取後,這些物品將被「3D 列印」到玩家的庫存中,實際上是在後台將資產鑄造到區塊鏈上。
這個玩法說的再通俗點,就是鏈下吃雞+鏈上開箱模式。
吃雞作為遊戲的主要玩法,獲得戰利品箱子後進行開箱,其中的道具將作為 NFT 等資產上鍊,同時進行帳號綁定並設置一套交易邏輯。
遊戲沒有傳統的遊戲內商店,所有進入經濟系統和點對點市場的物品都是由玩家透過遊戲內的提取機制獲得併鑄造到鏈上的。
這種設計不僅確保了物品的稀缺性和真正的所有權,也為遊戲經濟帶來了更多的動態性和玩家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OTG 採用了無縫接取的策略來處理鏈上的問題。遊戲中涉及加密的部分變成了可選項而不是必須項,以一種完全可選的方式逐漸吸引玩家上鍊。
雖然遊戲成品還沒看到,不過社群登入、內建錢包、隱藏的出入金關口以及 gas 費抽像等常見設計想必也不會缺席。
在 OTG 中,玩家透過上文所述的提取 HEX 立方體操作來獲得遊戲中的道具 NFT。這個過程巧妙地將遊戲機制與區塊鏈技術結合,使得資產的鑄造成為遊戲體驗的自然延伸,而不是讓人覺得有點割裂的外部操作。
同時,GUN 代幣是 OTG 經濟體系的核心。作為遊戲的原生代幣,GUN 在遊戲生態中扮演多重角色:
a) 交易媒介:玩家可以使用 GUN 在遊戲內市場購買、出售或交易 NFT 物品。
b) 治理權:持有 GUN 代幣的玩家可以參與遊戲的重要決策,如新功能的投票或經濟參數的調整。
c) 質押獎勵:玩家可以質押 GUN 代幣來獲得額外的遊戲內獎勵或特權。
d) 創作者激勵:內容創作者可以透過創作遊戲內容(如自訂皮膚或地圖)來賺取 GUN 代幣。
e) 遊戲內費用:某些高級功能或服務可能需要支付 GUN 代幣,如加速製造過程或解鎖特殊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該遊戲有自己的區塊鏈網路 GUNZ,本質上是一個基於 Avalanche 的子網。透過建立專屬子網來確保交易的快速和低成本,為未來的擴展和優化預留足空間。
公開數據顯示,GUNZ 測試網已經運行了近一年,處理了 2700 萬筆交易,累積了 220 多萬個註冊錢包。
在 GUNZ 子網路中,驗證節點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負責驗證和確認遊戲內的所有交易,還共同維護整個網路的安全和穩定,具體功能如下:
a) 驗證交易:節點負責驗證和確認遊戲內的所有交易,確保經濟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b) 維護網路:節點共同維護 GUNZ 網路的運行,確保遊戲經濟的持續穩定運作。
c) 參與治理:部分節點可能擁有投票權,參與網路的重要決策。
d) 獎勵機制:運行節點的參與者可能獲得 GUN 代幣作為獎勵,進一步激勵社區參與網路維護。
在目前的設計中,生態系統的核心是 10,000 個驗證者,它們負責處理交易並鑄造所有遊戲內物品。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些驗證者節點很有吸引力,因為玩家必須向它們支付以美元為單位的遊戲內物品鑄幣費;此外,驗證者還會從其鑄造的物品在二級市場的所有交易中收取佣金。
而支撐 Off The Grid 遊戲的,則是完整的 Gunzilla 生態配套工具,包括錢包(在 iOS 和 Android 上運行)、市場和區塊鏈資源管理器,感興趣的玩家可以通過此處查看 GUNZ 測試網瀏覽器所顯示的實時數據。
目前,想提前試玩遊戲只能透過官網的「先鋒計畫」填寫表單和回答問題,選擇自己的遊戲平台後(主機還是 PC)等待遊戲官方篩選後,才能獲得試玩邀請。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遊戲一刻沒見成品,就一刻不能說是脫離了打金「低級趣味」的純粹遊戲。
事實上,加密世界甚至不需要純粹遊戲;但如果鏈上經濟系統能夠成為成熟「道具開箱模式」的載體而不喧賓奪主,那麼 Off the grid 這款遊戲還是可以小小期待一下。
畢竟,PC 和 PS5/XBOX 上多了個免費遊戲,白嫖試試的人還是有的。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