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應用通證工程導論

21-12-08 17:03
閱讀本文需 36 分鐘
总结 AI 總結
看總結 收起
原文標題:《章魚網路劉毅|Web3.0 應用通證工程導論》
原文作者:釰承,BeWater Community


2021 年12 月1 日,在第10 期BeWater Live 上,章魚網絡創始人劉毅分享 《Web3.0 應用通證工程導論》 。


這場深度且系統的分享,核心內容:


1、通證工程概述:


- 通證分類

- 主要貢獻者

- 設計與工程


2、分析模型


- 兩種思考模型

- 網絡效應分析


3、 通證設計


- 通證分發設計

- 基礎通證模型

- 通證工程流程

- 通證設計模式

- 通證工程流程

- 通證設計模式


一、通證工程概論


1、背景


图片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談通證工程,這個ppt 是我給章魚網路加速器的第4 課做的,把背景說一下。章魚網路加速器有個系列課程,第一課是web3.0 的基本概念的介紹,第二課是web3.0 的產品設計,第三課是web3.0 的社區建設,第4 課是通證工程,第5 課是講加密專案合規,第6 課是加密專案融資。


可以說每次區塊鏈產業的重要進展,都是因為在通證經濟模型上面有了一個重要的創新,每次重要創新都能夠開創出一個新的領域。最典型的例子是 Pow 和 Pos。另外我們看到 defi 從去年夏天一直火到今年,一年多的時間,最主要的原因是 liquidity mining。 liquidity mining 是非常重要的通證經濟模型創新,引發了 defi summer。另外像現在的 gamefi/play-to-earn,又是通證經濟通證工程的新的成果,它帶動了一批的專案。


如果你現在是要做一個 web3.0 加密網路。如果你要做的不是加密資產交易領域,而是一個我們說的web3.0 的應用,比如說音樂平台,寫作平台,或者各種各樣的去中心化的應用,很有可能在你這個領域還沒有一個被驗證行之有效的通證模型,你能做的最好的努力就是了解通證工程的基本原則,掌握現在已經識別出來的一些best practice,一些已經被人們驗證有效的工具,然後找到這個領域的其他的項目,看看大家的結果,然後儘可能的在這個基礎上去做創新,只要你有一小步創新被證明是可行的,就是在推動這個行業進步,而且我相信也會給自己的專案帶來很大的先發優勢,在投資人的認可和市場的認可度上都會都很好。但在通證工程或經濟模型上面去做任何前所未有的創新,其實都是非常困難的,我們要對這個領域的複雜有敬畏之心。


2、通證分類


图片


先簡單說一下通證分類,我們這次不談Non-fungible tokens,security tokens,只談中間的這個圓柱,底下是network token。我們說的 network 其實都是鏈,要嘛是公鏈,要嘛是應用鏈。肯定是去中心化的,真正的 permissionless 的 blockchain,都需要有人去跑節點,有支出還有成本。基本模型就是透過增發 network token,網路原生的 token 去把網路跑起來。在上層是untility token,這其實是一個更general 的概念,是獎勵給那些為系統做貢獻的,這些人因為某些特定行為獲得獎勵,當很多人去被以激勵所引導去按照特定方式參與這個系統的時候,就會達成一個特定的目的。


3、主要貢獻者


图片


提三個人,第一個vitalik 從2015 年就在談token economics,他做了很多貢獻。中間這位大家不太熟悉,shermin 是一位學者,她的這本書《token economy》推薦大家看,是我認為現在最系統化的通證經濟模型設計的書。右邊這位 trent mconaghy,是 ocean protocol 的 founder,他可能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引入了通證工程,把通證設計推到了工程層面,後面我們再說為什麼這個很重要。


4、設計與工程


图片


我們說design 和engineering。到底為什麼我們現在管它叫通證工程?它跟design 是兩個重疊度很高的領域,但是相對於設計來說,工程更強調的是科學性和現實性,就是說design 可以出於任何一種價值取向去設計出一個東西,但是engineering強調你設計的東西它是一個在現實世界中能運作的結構,而這個結構要給人們創造出某種效用某種福利。


你要想讓自己設計的結構在現實世界中能運行,它一定本身是科學的,必須通過一個嚴謹的過程。而且要能夠被現實世界接受,它應該是合法的,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而且在道德層面實際上是能夠被你的目標使用者所接受的。另外 engineering 裡面很重要的一個責任感的,就是說我們身為工程師,我們所做來的東西在社會上產生的後果,我們要承擔責任。就是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去做工程。


二、分析模型


1、兩種思考模型


图片


下面說兩個關於通用經濟的設計的model。第一個是表格裡上面這一行,就是通證系統去激勵個人的行為,讓這些個人的行為去形成不同的貢獻,最終達到某個共同的目標。這個 model 的好處是通用性很強,它把通證系統或加密網路能做什麼事情,各種潛力都涵蓋了。現在很多人在做的與 token 相關的實踐並不限於互聯網,甚至不限於經濟領域,它可以擴展到社會治理領域。


但是它的不好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看是一個非常新的東西。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可以認為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延伸,可以用論文和機制設計的方法來做一些實踐。我曾經也試著學習過,感覺這條路至少比較難,或者說比較繞遠。因為它太抽象,而且要學的內容太多,又缺少實際的案例。比如說我們現在說 pow,比特幣跑起來了後很多學者在研究,然後在從機制設計的角度去說,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它是怎麼達到均衡的。但這些其實都是一些回顧性的研究,先有了比特幣網絡,然後大家再去分析它為什麼可行、它的優點、為什麼能均衡等等。但是這套方法能不能去先得到目標,再用機制設計方法得到一個系統。目前我沒有看到這樣的途徑。


第二個 thinking model 是我提的,把範圍縮小了。我們不要想著 token 能幹這個那個,我們就說 token 它能夠去 enable 加密網路。加密網路是什麼?它是社群擁有的平台,所以 web 3.0 是 web2.0 平台經濟的自然演進。原來平台經濟的核心角色就是公司擁有的網路平台。


web3.0 是什麼?我們把核心角色演進成由社群擁有的去中心化平台。這個 thinking model 的優點就是能夠從 platform economy 獲取營養。因為 web2.0 經濟特徵已經過了 10 年的研究,有許多的研究成果,包括人才。這些知識和人才在web3.0 時代基本上都能繼承下來,就是說怎麼分析platform,怎麼分析雙邊市場多邊市場,怎麼分析網路效應,怎麼去啟動網路效應等等,後面我們還會,這些東西都可以繼承下來。


第二個思考模型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我們原來的 platform Economy 是在研究怎麼給平台去建立護城河。 web3.0 不談護城河,web3.0 的想法是正好相反的。某一個平台經濟領域抽成越多,代表 web3.0 的機會越大。因為 web3.0 是要把創造出來的價值盡量的回饋給參與者。比如說對於叫車平台就是駕駛和乘客,對於音樂平台就是音樂家跟樂迷。我們要平臺經濟的經濟增值去還給這些人,而不是說要把留在這個平臺本身上,去給股東去創造利潤。但同時,我們同樣希望能夠創造可防禦性,就是說能夠維繫加密網路存在的這些因素,因為本質還是希望這個網路能夠越來越大。


所以 Web3.0 和 Web2.0 的價值觀和目標不同。但實際用的方法跟 web2.0 很類似。這裡面到底有沒有本質差別?動機重不重要?我認為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在 web3.0 裡面成功,專案創辦人的價值觀非常重要。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你的這個計畫如果要讓 crypto market 認同,你靠什麼讓大家認同?


我覺得這個市場裡面有兩種力量是最強大的,一種是投機力量,你如果能讓別人看到說你這個模型很有張力,大量的資金湧入,你幣能漲起來,你的目標也可以實現。其實還有更強的一種力量,我們很多從業者忽略了這個市場 crypto market 怎麼來的。一開始建立創造市場最早參與的一撥,他可能是一些自由主義者,可能是一些無政府主義者,這些人不完全是為了利潤來進入市場,而且恰恰因為他們不是單純的為了利潤,這些人反而是更能夠獲取到巨大的利潤,經歷許多市場的波動,因為他們有信念。能夠從 2011 年或 2012 年能拿 btc 到現在的人,財富已經成長了上萬倍。他們有錢了之後,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說我去支持那些我看著順眼的事情。


如果你的項目在價值觀上能夠跟其中一部分人產生共鳴或者共振的話,在crypto market 裡面成功有很大的可能性。我們現在對 crypto 的項目是沒有公認的估值標準的,大部分都在猜測別人的看法。但是有一些人是不猜的,他們是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我就覺得你這個項目好,我就覺得你這個項目有意思,或者我就覺得你這個項目它推動社會方向是我願意看到的這個方向,我就去支持你。這些人做出自主選擇之後,其他人會根據他們的邏輯猜,進一步就會形成共識。


所以這一點其實是我覺得很多項目忽略了,尤其是一些從互聯網領域或者是科技領域進入這個圈子的人,他們覺得這個東西太二了。你們其實都不行!我才更懂網路。但是這些人不 crypto native。他不知道我們這些幣圈鏈的人想的是什麼,所以通常這些人的 crypto 創業不會成功。你對市場的了解,對市場的參與者的了解,對他們的這種道德目標的了解,跟他們產生共鳴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些東西都在 Platform economy 的這些 theory 和 practice 裡面全都沒有,那些全是關於競爭的。全是說我怎麼去創造護城河,我怎麼去打敗競爭對手,我怎麼去盡量獲取利潤,或者是我怎麼能夠先補貼,然後再去抽成等等。 Web2.0 的目標跟 web3.0 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照搬。


2、網路效應分析


图片


network effect 是平台運作的核心,我們現在已經把討論範圍縮小到通證經濟是去中心化的平台。平台如果沒有網路效應或網路效應很弱,是不值得做的。


所以你要分析要建立的是什麼樣的網絡,網絡效應是什麼樣的,是不是能夠創造出足夠的網絡密度,能夠創造出足夠的價值,然後突破關鍵規模,進入一個自發發展的階段。而且在發展過程中不會過早的碰到反網路效應。反網路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者越多,服務就會變差。通常是兩種情況,一種是網路擁堵,這個在以太坊看到了,因為技術架構的原因,用的人越多,費用一下上去。另外一個就是網路污染,用戶進來了之後平台水化。


許多新用戶帶來的負面作用超過了正面作用。這些都是平台經濟非常成熟的領域。有時候你分析了之後,並沒有辦法改變網絡效應的內在機制,因為它是由市場決定的,或者說你確定了做什麼市場,有時候它本身的網絡效應是固化的,但是你知道它肯定是比你不知道好。另外一些實踐是能夠幫助你去更好地建立網路效應,更快達到關鍵規模。


三、通證設計


1、通證分發設計


图片


下面我們就把重點放在token 上面,要設計Token 分發模型,有兩個前提條件。一個是參與者要為網路的運作發展做出貢獻,最好的情況是這些貢獻是能夠在鏈上被驗證的,而且可以被量化,相應地就可以在協議裡面分配貢獻獎勵。一個網路運作可能需要多種貢獻,比如說最簡單比特幣,比特幣需要有人跑節點,還需要人做軟體開發,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軟體開發貢獻在鏈上是沒有辦法驗證,也就是說 contribution 沒法 prove,但是 pow 是可以 prove 的。所以比特幣網絡,只能給予能夠鏈上驗證的貢獻,在 protocol 之內發獎勵,有些貢獻沒有辦法在 protocol 裡面去獎勵。


那怎麼辦?就要用 governance based incentive。通常來講,如果協議不能夠一次很快穩定下來的話,你就不要把治理權快速地交給社區。而是應該保持核心團隊決策的高效率。核心團隊決定要在 marketing 上花多少錢,或是給自己多少工資,其實都是 governance based incentive。


但是 governance based 有限制。日常性的 incentive 不應該用 governance based。如果需要先透過 governance 決定每天給誰獎勵或每週給誰獎勵,這個網路是不成立的,為什麼?因為社區治理的效率總是低於企業決策的效率。很多事情就應該用企業的方式來做,用企業管理制度來解決,而不是加密網路。


我們說 protocol 因為驗證 contribution 給予獎勵的方面完全自動化的,而且開放的透明的,所以在這個領域有交易成本優勢,所以它成立。如果相對於企業或說相對於企業擁有的平台沒有交易成本優勢,那就沒必要做 web3.0。


Provable contribution design


所以provable contribution design 是前提條件,你要想好對網路日常運作最重要的contribution 怎麼做到鏈上驗證? defi 最需要的 liquidity,本身就是在鏈上,所以 provide liquidity 這些貢獻,可驗證可量化。


value capture design


另一個前提條件就是value capture design,我們說token 要有要有value, value 大小最常見的指標就是流通市值,這是市場給token value 的衡量。但通證的單價也特別重要,因為所有 token 的使用,前提都是有意願去持有 token。所以如果 token 的價值的成長速度遠遠追不上增發的速度的話,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沒有動力去持有 token,這個模型是一定是不行的。所以說長期來看,通證 value 的成長速度要超過通證的增發速度。


通證的 value 怎麼成長?有 4 種方法,第一個是通證能夠有權分享的現金流或資產在增加。第二種是能夠創造出對通證的購買。第三種是能夠從流通裡面消除 token。第四種是通證附帶的權利正在增大。這 4 個不互斥,可以綜合使用。要設計 value capture 的機制,那就是基於 4 種中的一到多種。有這兩個條件之後,才能夠去做 token distribution design。


Subsidizing strategy


第一步要做的叫subsidizing strategy,就是補助的策略。為什麼要補貼?是因為加密網路是一個有網路效應的平台經濟體。通常來說這樣的經濟體,如果是雙邊市場,有一邊通常是更難取得的。我們管那些服務提供者難以取得的叫賣方市場,也就是說你只要找到了賣家,買家就會自然的隨之而來,比如說剛才說的打車,比如滴滴,一開始就是補貼司機,然後只要司機上來,乘客就會跟著過來。比如說大眾點評、比如說美團團購,早期都是補貼商家,有供應自然就有需求跟過來。


當然還有買方市場,就是需求側的這撥人是更難取得的。例如任務類的網站或者,就是需求方更難取得。你需要先去找策略把需求方找到,在平台經濟裡面就是說我向賣方提供補貼,還是買方提供補貼,到Web3.0 就你把token 獎勵給提供服務的人,還是獎勵給消費服務的人。這是補貼的策略。透過網路效應分析決定用通證補貼哪一邊。


contribution weighting


第二個是contribution weighting,比如說維持一個網絡,需要不同類型的貢獻,這些貢獻都是網路運作必須的,他們之間的相對權重怎麼來確定?這個事情看起來有點難,比如說維持生命既需要空氣又需要水,又需要食物,你說哪個比較重要?似乎很難。我找到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在去中心化的平台經濟裡,通常能夠 indentify 一個 owner 的角色,就是平台的擁有者是誰。通常來說他應該是提供服務的那些人,比如說打車鏈,owner 就應該是司機,如果是音樂平台,owner 就應該是音樂家,你可以把除了owner 以外的其他角色獲得的incentive,看成是維持這個網路所必需的成本。


如果你把它當成成本,它就是越低越好,有了這套規則就好辦了,你就可以看說在市場上為了吸引這些人加入到網絡,比如說他是validator 維護網絡運行,跑機器run 這個節點的成本有多高?他的專業知識值多少錢?他的利潤率多少是合理的?同類的服務給他多高的利潤?提供一個有競爭力的價格就可以了。所以透過這種方式,就是說 owner 以外的,可以去透過成本分析的方法,或是橫向對比的方法去決定 incentive level。在不超過剛才說通證價值增長速度要低於流通量的增長速度的前提,剩下的都應該發給 owner,因為他們是平台的主人。


benefit from token price fluctuation


然後benefit from token price fluctuation,就是通證經濟模型要負擔得起通證價格的顛簸。價格波動是內生型的,所有的加密貨幣都跟大市場是有一個非常高的 corelation。整個加密貨幣大市場就是在劇烈的波動,單一 toekn 在這個基礎上它又有波動,所以暴漲暴跌是常態。你的通證經濟模型在通證價格暴漲或暴跌的情況下,至少要不受害。就是說如果 token 價格暴漲,不要影響平台的使用成本。


另一個方向就是 token 價格持續下跌的話,會不會變成一個死亡螺旋?就是大家爭先恐後地賣出,最後這枚幣就歸零了。然後很難再重新啟動網路效應的,這個是要考慮的。


是說有沒有人會在幣價大幅下跌的時候買入?如果你的用戶他要透過使用必要的服務,而不單純是為了投資投機去買幣。即便幣下跌,對用戶來說有 utility 還在,而且可能法幣的價格也沒變,用戶還是會去買錢用這幣。


對於服務的提供者來說,他得到的incentive 除了網路增發給他的token以外,還有其他的現金流。 token 通常可以設計成 Service provider 的 working capital,工作資本。也就是意味著持有更多的幣,它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或服務機會。幣價大幅降跌的時候,那些經營狀況良好、財務狀況良好、想擴張自己生意的人會去抄底買進。那些財務狀況不好,service 不受歡迎的人會自然退出市場。價格波動使得平台經濟實現了優勝劣汰,是好事情。


diachronic fairness


另外一個是diachronic fairness 就是老用戶和新用戶的公平。這個是很難的,要想做到公平,它在理論上是很容易的,就是說增發的 token,按照當前市場的價格的 incentive,也就邊際價值,應該等於當期網絡內在價值的增長。

如果能夠始終維持這個等式的話,對於老用戶和新用戶都是公平的,但是這個非常困難,因為沒有一種方法能夠也能夠準確地計算出網路的價值。


通常來說 token 經濟模式都會偏向老用戶。就是最早進入網路的人,因為要啟動,所以不偏向他,沒有人去理你的話,啟動起來會非常慢,甚至會導致網路失敗。但如果有幸這個網路好起來了之後,新用戶進來他會覺得不公平。甚至老用戶把利益壟斷住,讓新用戶沒有動力再進來,這樣的情況在許多加密網路中發生過。就是說機制的長期性,讓新血有動力持續進來。


token ditribution plan


把這些事情做完之後,就得到token distribution plan。就是說把 token 盤子切成大塊。哪塊給投資人的,他們提供的資金是 governance based incentive 的主要的來源。然後增發率是多少,然後哪些是空投或是其他方式去激勵社群的。這就是 token distribution design 的輸出。


2、基礎通證模式


图片


我們提出一個基本模型,加密網路有三類參與者:Keepers、 Providers 和Consumers。加密網路可能有不只一類 keepers,keepers 讓網路按照設計的狀態能夠正常的運行,而且保證是安全的。 service provider 透過網路向 service consumer 提供服務。 consumer 之間應該有 engagement。例如 consumer 可以病毒式的行銷,或是透過一種貢獻能讓服務的體驗更好或價值更高。這三類參與者都依照他們的貢獻去得到 token。


通常來說,consumer 為了完成他的交易,要么從payment 裡面去拿出一部分value 去進入國庫,要么是通過鎖定或者是燃燒一部分token來完成交易。 provider 一般來說它要去做 staking,就表示說它在系統裡面因為持有 token,所以他能夠去提供更多的服務。以上是個基礎模型,但絕對不是普遍適用的。


3、通證工程流程


图片


token engineering process,第一步是要分析問題,你要建立什麼樣的平台?平台的價值是什麼?它有哪些參與者?他們之間發生什麼交易?平台的受的限制是什麼?有了基本的分析,就可以做網路效應分析。然後你要把加密網路分類,這裡面有不同的類,大概這名字能夠解釋。分類了之後,你就要把這個類別的所有的主要的項目都找到,然後研究他們的白皮書。找這個領域的研究報告。對這個產業對這個領域夠了解,否則的話你很難說服投資人,而且也浪費了一個捷徑,就是找到目前為止最好的設計。你把現有的設計都看一遍,這能省時間,因為每個專案都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得到自己的模型。


有這個基礎之後,你就可以開始設計了。首先要選擇一個基礎模型,這個基礎模型可以是同類專案裡面你最欣賞或是你認為最合意的模型。如果沒有,可以從我剛才介紹的通用基本模型開始。然後就做 token distribution design,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過程。然後一些具體的問題可以去用通證設計模型來解決。解決了這些問題得到了一個基礎模型之後,要去做 attack & defense。就是說找一些懂行的朋友來,假設各種攻擊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貢獻去擼幣,但並不真的給網格貢獻價值。你要透過調整模型或是增加新的限制來解決這些問題。


最後是 verifcation。有一個初步模型之後,你可以回過頭來再看你的目標是不是能夠變得更大、更有價值或者是更現實,甚至有可能你要做大的重構,是不是能夠引入一種新的參與者讓平台更有價值,或減少一種參與者來簡化模型,或是增加或減少交易類型等等。這是一個迭代的過程,跟軟體工程非常像。


4、通證設計模式


图片


每個工程領域都有自己的基礎元件庫,我們希望通證工程這個領域也有,就是token design pattern。現在已經被辨識出來的 token design pattern 不少,但成熟度肯定是跟其他領域還差很多。而且我個人對每個加密網路的設計者都要去掌握所有的 token design pattern 有點懷疑。因為畢竟大多數人設計 token 經濟模型的機會都不會超過一次。也許更好的方式就是說求助於外援。


外援其實已經存在了,因為有些人,比如說投資機構的研究員。他們要看大量的項目,見得多、想得也多,投完後還要去幫助這些項目。他們有足夠的動力和資源投入去研究 token design pattern。學習有規模效應,投入轉換成專業知識之後,能夠幫助許多專案。還有一種像我們這種生態系統,生態系裡面會有很多項目,我們也可以去花時間去把這些東西都整理出來,然後幫助很多項目降低在這方面的投入、少走彎路。今天超時了不少,我要講的就是這些內容。


原文連結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举报 糾錯/舉報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