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R的AI之路與11個生態計畫解析

24-07-08 16:00
閱讀本文需 17 分鐘
总结 AI 總結
看總結 收起

可能還有玩家不知道為什麼炒 AI 概念的時候要帶 NEAR。一個冷知識,NEAR 一開始是 AI 公司。聯創一龍哥(Illia Polosukhin)在 AI 領域有近 10 年的經驗,也是《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這篇劃時代論文的八作者之一。



他和另一名聯創Alex Skidanov 在2017 年創辦NEAR.ai,是想要打造第一個「AI 程式設計師」。人們可以用自然語言和電腦交流,而電腦則會自動進行程式設計。鑑於當時 AI 模型能力有限,這個嘗試以失敗告終。


這個過程中,他們接觸到智能合約,覺得它是程式設計的一個有趣子集,但區塊鏈技術有太多其他挑戰。於是,NEAR 在 2018 年決定策略轉型,先建構一個真正有用的去中心化開發平台 NEAR Protocol。原本估計這個轉型只要 6 個月,之後就可以回到 AI 技術的研發,但一轉眼就是 6 年過去。別的區塊鏈專案現在做 AI 是「戰略轉型」,而 NEAR 則是終於回到了它的老本行。


NEAR 官網近日公佈了其 AI 技術棧,分為三個主要層次:應用層、基礎設施與模型層、資料層。



這三層技術架構下,NEAR 已經聚集起11 個最新的生態AI 計畫。接下來,BlockBeats 將為你簡要地整理這 11 個項目,看看 NEAR 的 AI 生態版圖究竟如何了。



應用層:Bitte、 Cosmose、Jutsu


Bitte:AI Agent 錢包



AI Agent 是目前比較熱門的一個AI 應用發展方向。普遍的共識是,未來區塊鏈上會有各種各樣的 AI Agent 取代人類執行各種交易操作。


Bitte 在相關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的情況下,試圖用現有的技術往前邁進一小步。透過連接 OpenAI 的模型 API,Bitte 讓使用者可以在一個和 ChatGPT 類似的聊天視窗介面下,用自然語言的 Prompt 命令 Agent 完成各種鏈上操作。



例如,使用者輸入“ Mint an NFT with AI of a rocket going to the moon”,Bitte 就會調用DALL-E 3 的API 生成一張火箭登月的圖像並在NEAR 區塊鏈上進行鑄造。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讓 Agent 替自己 Swap 和轉移代幣、創建合約和 NFT 集和等等。


Bitte 錢包由Mintbase 團隊開發,這是一個2022 年在NFT 熱潮中誕生的項目,詳情可閱讀《Mintbase:Near 上的NFT 格子鋪|專案介紹》


Cosmose AI:AI 導購平台



Cosmose AI 是一家用AI 預測和影響人們線下購物方式的電商公司,去年4 月獲得了NEAR 基金會的投資。在與 NEAR 基金會達成合作後,Cosmose 旗下的電商平台 KaiKai 推出了用於支付、現金回饋和獎勵的加密貨幣:Kai-Ching(KAIC)。這是一個在 Near 網路上運行的原生穩定幣,1 KAIC 等於 0.01 美元,目前僅能在其應用程式內使用。


Jutsu:AI Agent 市場



這個專案目前還處於白皮書階段,按照文件中所展示的構想,它想要做的類似於ChatGPT 推出的GPT Store。開發者可以在上面發佈建立好的 AI Agent,用戶需要用其平台幣 JUT 付費使用這些 Agent。


這是一個去年 ETH Denver 出來的黑客松項目,一開始是一個叫做「NEARpad」的開發者開發工具。


基礎設施與模型層:Exabits、Hyperbolic、Nevermined、Pond


Exabits/Hyperbolic :GPU 算力租賃平台



Exabits 和Hyperbolic 這兩個都想要做NEAR 上的io.net,也都入選了NEAR Horizon AI 首期孵化計劃。


經歷了年初到現在各種GPU 算力土狗項目的狂轟濫炸,再看到做GPU 算力租賃的項目已經有點審美疲勞了。但一個鏈想要有打造自己的 AI 生態,必須要有自己鏈上的 GPU 算力租賃平台。


目前,這兩個項目都還沒有發布運行節點或提供算力的任務。挖完io.net找不到專案可以挖的朋友,可以關註一下這兩個專案。


Nevermined:AI 支付協議



Nevermined 是讓AI 開發者可以自行貨幣化其各種產品的支付平台,包括AI 模型、 AI 代理程式和資料集等等。透過建立智慧訂閱,開發者在其中指定 AI 產品的存取參數,例如價格、時間限制,基本上就是將 Web2 訂閱平台的功能以 NFT 的形式搬到了鏈上。


目前,Nevermined 應用程式部署在Polygon、Gnosis 和Arbitrum 網路上,未來應該會擴展到NEAR 上作為支付類基礎設施支撐平台AI 生態的發展。


Pond:去中心化GNN 模型



不同於Transformer 是為處理序列資料(如自然語言)而設計,圖神經網路(GNN)是一種專門用於處理和分析圖結構資料而設計的神經網絡,廣泛應用於社會網絡分析、化學分子屬性預測、知識圖譜、推薦系統等領域。相較於 Transformer,GNN 更適合捕捉圖的局部結構和節點間的複雜關係。


Pond 說它正在建立首個去中心化的圖神經網路(GNN)模型,試圖從區塊鏈的數據中學習到用戶和合約的互動模式,並基於學習到的鏈上行為模式預測使用者未來的行為。乍聽之下似乎很牛逼,但說實話GNN 在Transformer 出來之前就已經發展很成熟了,也早就有一些將它用在區塊鏈數據分析中的研究和嘗試了,但局限於洗錢和釣魚交易檢測。這個新的模型到底能不能青勝於藍,還得看它實際做出來是啥效果。


資料層:Masa、MIZU、Nillion、Ringfence


Masa Network:去中心化資料市場



Masa 是Avalanche上的一個子網,允許用戶透過運行工作節點來貢獻資料和運算資源來獲取代幣獎勵。這些工作節點會對 Twitter、Discord 和播客等大量資料來源,進行抓取、結構化、轉換、註釋和向量化。開發者(Oracle 節點)透過存取這些資料和 LLM 服務來建立人工智慧應用程式。


不過這不是這個項目最大的噱頭。除了上面的“Node to Earn”,Masa 之前一直在宣傳“Surf to Earn”。在轉型 AI 之前,Masa 本來要做的是一個基於 SBT(靈魂綁定代幣)的去中心化信用評分協議。後來創新地提出了 zkSBT(零知識靈魂綁定代幣)的概念。有別於傳統的網站 Cookie,使用者透過 zkSBT 可以完全匿名地分享其網站瀏覽資料用於資料分析和模型訓練,從而獲取代幣獎勵。為此,Masa 計劃推出一個 Chrome 擴充程序,但這個 Chrome 擴充功能似乎比想像更難推出。


MIZU:去中心化合成資料產生網路



不知道為什麼,每個項目都喜歡強調自己是各種各樣的第一。 Mizu 說它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去中心化開放資料網絡,其實也就是去中心化的合成資料生成網路。在用戶貢獻的數據集基礎上,網路激勵社群建立提示詞產生大量合成數據,經過驗證後提交到數據儲存庫中,從而彌補現實世界數據的不足,並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訓練數據。路線圖上說 8 月會上線測試網,有興趣的可以關註一下。數據應該會成為繼算力之後,去中心化 AI 又一個新的重點基建賽道。


Nillion:去中心化安全計算網



Nillion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公共網絡,旨在處理安全計算和數據存儲,而無需依賴區塊鏈技術。它引入了一種新型的密碼學原語,稱為Nil Message Compute (NMC),使網路中的節點能夠以安全和私密的方式處理數據,無需相互通信或維護像傳統區塊鏈那樣的不可變帳本。 NMC 是 Nillion 背後的核心技術。它使網路能夠將資料分割並分佈在各個節點上,在不需要解密的情況下對資料進行安全計算,從而在保護隱私的同時實現接近中心化伺服器的處理速度。


總的來說,Nillion 提出了一種新的密碼學原語,在私密 AI 模型推理和訓練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應用潛力。


Ringfence:資料資貨幣化平台



AI 公司抓取使用者資料進行模型訓練,一直是個比較有爭議的事情。創作者的權益在這種模式下很難得到保障,Ringfence 對此提出了一個有創意的解決方案—rNFT。使用者上傳到平台上的資料都會變成 NFT 資產,以 NFT 的形式進行授權使用。


傳統 NFT 通常代表對單一物品的所有權,而 rNFT 則類似一個資料夾或集合,包含了多個子 NFT(稱為 cNFT)。透過智慧合約,rNFT 的所有者可以輕鬆地將整個 rNFT 或其中特定組件進行商業授權。


Ringfence 平台允許使用者貢獻 rNFT 用於神經網路訓練,並獲得獎勵,其長期目標是建立第一個 100% 由授權內容訓練的神經網路。


總結


通篇梳理下來,可以發現原生於NEAR 生態的AI 計畫還不多,很多都是以合作的名義強行納進其AI 生態版圖的。這些項目絕大多數仍停留在概念驗證的階段,離正式上線還需要很多努力。


可以說,比起 Arweave 用新專案 AO 一舉證明其轉型 AI 的決心和實力,NEAR 在 AI 上的回歸要明顯低調得多。很多人對 NEAR 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高性能公鏈」上,在他們眼裡 NEAR 和 AI 的關聯好像就剩下 Illia 這個創始人。但其實 NEAR 一直以著眼全局的方式去持續做好 AI 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其大力提倡的鏈抽象(Chain Abstraction)就對於未來 Agent 全面引入鏈上十分關鍵。


可以說 NEAR 做 AI 不缺招牌,不缺技術,也不缺資金。但如何打響自己的 AI 名片,培育一個完整有活力的 AI 生態,是 NEAR 在咣咣砸 AI 基建之外需要認真對待的難題。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举报 糾錯/舉報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