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如何用 RWA 交易所平替或升級產業商交所/金交所? 》
原文作者:葉開(微信/推特:YekaiMeta)
RWA 起源就不是Web3.0,而是Web2. 5,目前的可能只能算Web2.1/2.2 的過渡形態,所以RWA 的早期發展反而更像是現實世界金融資產(債股金融產品等)的代幣化,而不是上來就做現實世界的實物的代幣化,這個Assets 跟實物還是有些不同的。如果要從現實世界金融資產角度,就必然要考慮產業,進行產業分析有個經典的ADF 框架:資產(Asset)-交易(Dealer)-金融(Finance),圍繞產業升級的RWA,會與現實世界的產業資產以及產業交易融合(鏈上憑證和Oracle 機制等),然後將基於資產和交易的金融產品進行代幣化。
例如對綠色能源的RWA,對原油的RWA,其金融產品必然繞不開能源或原油的大宗商品交易,其代幣化也繞不開相關交易所功能的實現。
由於產業的存在,可以將這個資產的交易規模進行擴大,一個普通的現實世界資產,如果放到一個產業的背景中,其交易規模和交易方式也會非常多元化,從而催生多元化的產業交易金融(Trade Finance)。
產業交易依現實世界資產類別不同,可能會有:場內交易、電子盤、場外交易、大宗交易等不同交易市場和方式。而一個農產品例如薑或蒜的電子盤,其交易規模可能超過 200 億,其中會有豐富的期現套利、盤商坐莊、虛擬頭寸、操縱價格等交易金融現象。
以大蒜產業為例,葉開做鄉村振興基金時考察研究過的非常普通的農產品大蒜山東電子交易市場,蒜農種植大蒜,,地採販子從分散的農戶手裡收購大蒜到批發市場,批發商收購後進入“市場”集中;市場裡的中間商有些類似股市裡的「券商」提供炒蒜中介服務,幫助炒家代收、代銷、代冷藏儲存,大的中間商往往是那些有幾千噸或上萬噸冷庫的經銷商;資金成千萬上億的「大炒家」透過中間商買進或賣出動輒成百上千噸的大蒜,這些大炒家基本上都是外地過來的,包括福建、浙江、廣東、河北、黑龍江等;蒜農和蒜販子作為散戶在行情火熱時跟風炒作;同時,大蒜電子盤交易也在推波助瀾,助漲助跌。
大蒜的交易金融現象往往是:炒家們看到有機可乘時,會透過中間商大量購買大蒜,這樣除了市場上每天常規交易的批發量和出口量(大蒜產業正常的消耗和出口日韓等交易),投資人也會購買鎖倉進中間商冷庫,有時還會提供槓桿融資。市場狂熱時,產業炒家是直接炒作冷庫的大蒜倉單,1000 噸大蒜倉單,上一個炒家可能以每斤3 元花6000 萬元買入,轉手再以每斤4 元共計8000 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下一個繼續看漲的炒家。買進與賣出的都是倉單,大蒜根本就不出冷庫。需求旺盛的時候,電子盤交易會助推大蒜價格一路上漲,然後當需求下跌時交易市場行情也會波瀾壯闊。
國際四大糧商ABCD 的D—路易達孚( Louis Dreyfus) 一直在低調地佈置整個農業、食品業和金融業,其中滲透棉花產業就是圍繞交易和金融。
中國的棉花產業早期相對比較封閉且行情難以把握,路易達孚先以高薪挖來一批中國棉花產業的精英,尤其是部分省市棉麻公司的高階主管,與路易達孚的國際人才一起組成了既懂國際市場,、又懂中國市場的高階團隊。然後,透過完善的期貨交易機制和雄厚的資金實力(海外資金和國內銀行資金),透過紐約和鄭州兩個棉花期貨市場進行跨市操作,從而達到影響國內期貨市場價格,同時又利用現貨市場的進口棉和國內收購加工的倉單棉進行配合,影響國內現貨市場價格,最終實現在期貨和現貨市場的期現套利雙重收益。最後,隨著中國棉花市場的全面開放,路易達孚與許多國際大棉商迅速介入,憑藉雄厚的資本快速成為棉花產業中最具話語權的產業資本集團。
大宗商品中,有色金屬是非常核心的資產,而由於倫敦金屬交易所作為全球有色金屬交易的核心,也為有色金屬產業的交易和金融奠定了基礎,但是各個產區和製造業的採購冶煉、精加工、貿易等的複雜性,讓有色金屬產業更加複雜。
這裡就不展開有色金屬產業的細節了,分享一張葉開團隊五年前給某世界500 強有色金屬集團的產業升級框架圖,基本上可以一窺全貌。
(XX 產業森林地圖草圖)
產業交易的案例很多,例如新興資產碳排放,國內就有多家相關交易所,官方的碳排放配額的上海和武漢的碳排放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以及多家備案的東方碳排放交易所,還有澳門國際碳排放交易所。一個碳排放交易規模還沒有成熟,已經有這麼多交易所,可想而知產業交易和定價權的重要性。那麼圍繞碳排放的 RWA,必然要與相關交易所進行融合或升級。
最近比較新的是氫能交易所,氫能戰略相對比較近期,圍繞氫能源及產業相關的交易、金融,包括氫價格指數、氫能基建綠色債、氫氣生產設備的供應鏈金融等等,也是非常龐大的市場。
平替或升級設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新籌建的產業交易所可以藉鏡區塊鏈和RWA 的思路進行升級設計,一種是有虛擬資產資源的RWA 交易所可以融合產業資產和交易的金融代幣化來實現產業交易所。
由於產業交易所必須支持多元化的交易方式,尤其是產業常規的現貨交易,所以RWA 交易所的平替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產業交易和金融的需求,其產業RWA 交易所的模式可以設計成:「現貨交易+RWA 交易+流動池」。
(ChatGPT 生圖)
現貨交易的實現不複雜,主要在業務核心邏輯的提煉上,抓住提貨單憑證即可。產業的資產和交易上鍊,不一定非要所有的實體貨物、各種物流、交易等記錄都上鏈,只要在產業的數位化系統和共識演算法基礎上,資產是有編號的基礎數據,再將相關的交易流水Hash 加密,然後再鏈上產生NFT(非同質化代幣)的提貨單。現貨交易的是提貨單/倉單即可,交易系統相當於中心化的訂單薄交易系統。
RWA 交易的實現,則涉及到產業交易的多個環節,從交易訂單的支付結算到應收帳款,倉單質押和供應鏈金融,以及金融產品的固收債、融資融券、應收帳款ABS 等,會涉及到產業的穩定幣、權益類、特許類和代幣化類產品設計。
RWA 會有多元化的交易方式,以提貨單NFT 池子為基礎,有去中心化的AMM,有OTC 的大宗,可能也需要一些中心化訂單薄的功能。
現貨交易的提貨單 NFT,在 RWA 交易裡面設計 NFT 的掉期,就成為選擇權交易。而收益類 RWA 產品,可能有些是來自於提貨單 NFT 的價差或利率互換。
大部分現實世界資產的流動池都是類似Uniswap 的資產池,但也有一些消耗型資產,其流動池具有一定的耗散性,所以需要特別設計。
RWA 交易裡面預留出Maker 和Broker 的套利空間和產品,所以就會有現貨(提貨單NFT)合約、質押槓桿、期貨套利。
RWA 交易既然有資產的流動池,就會有產業的資金池,有出入金和支付結算,只不過是代幣化或穩定幣的,就跟葉開近十年前做供應鏈金融時設計的產業鏈內部基於核心企業的信用和商票的份額化和拆分轉讓的“產業貨幣”。其實這個你理解為穩定幣也可以,理解成產業 RWA 交易的信用額度代幣化也可以。
RWA 交易也要玩合約,合約相當於現實世界資產的選擇權,當然這個與加密貨幣的選擇權略有不同,因為這個有實體資產的兌付作為兜底,至少不會完全歸零。
區塊鏈的核心是無信用模式,而傳統產業的交易和金融基本上都是基於信用來,產業融資要看企業信用、評級以及資產庫存交易等的大數據,這些都是中心化,而且是圍繞產業鏈核心企業的中心化,對上下游的中小微型企業是非常不友善和剝削控制的。
RWA 交易聚焦產業,是可以逐步形成去中心化的無信用模式,在多樣化的交易中形成共識演算法,流動池和資金池會成長出去中心化的資產定價演算法。在這個過程中,因為 RWA 代幣化,可以進一步產生產業交易的效用和治理代幣,用於激勵交易對手和質押獎勵等,更普惠和高效。同樣,因為 RWA 交易中的產業穩定幣或產業代幣,作為產業鏈內循環的「產業貨幣」,大大提高資金周轉率和降低資金成本,而且可以適度增加槓桿。
RWA 交易也可以不走權益類的證券化設計,而是走另類投資。因為大部分現實世界實體資產,大部分都屬於另類資產,可以用「現貨交易NFT+ RWA NFT+流動池+流動性基金」的模式,相當於將一個實體電子盤,走非證券類路線,實體資產支撐並賦能實體產業,做好KYC 和AML,升級成為「ATS RWA 交易所+本地化Broker+產業集群機構社群+…」
產業是有聚集效應的,例如礦業在加拿大,全球的礦資源交易、礦企業上市等等,大部分都在多交所(TSX),而氫能可能大概率會在日本或澳大利亞,因為這兩個國家是國家氫戰略,還是最大採購國。理論上,如果是最大的採購方,就有條件主導交易平台和定價權,如果沒有,就表示你沒有做好,被別的產業資本結合產業交易所給 pass 了。
RWA 交易所為產業交易所帶來的升級是非常清楚且必要的:
· 提高效率
· 降低資金成本
· 提高資金周轉率
· 提高貿易資產透明度,交易流水、倉單提貨單和發票
· 貿易信用貨幣化,
· 多樣化的融資融票和合理槓桿
· 實現靈活的產業資源錯配,小額普惠可分拆可流轉,流動性
可能又會有人問:哪些產業有升級空間?
對於 RWA 交易所而言,可能新興產業會更有機會,畢竟沒有成熟的交易所,處在發展早期。所以以下的一些產業可以多關注:
· AI 算力
· 綠電
· 氫能
· 某金融屬性商品,沉香,威士忌,古茶樹等。
我們在聯合Web3.0 和RWA 領域的頭部機構和平台,積極打造RWA 專業投行的系列服務,為優質的資產和企業家提供多元化的加密融資服務,歡迎有誌之士共同參與建設,也可以加入微信YekaiMeta 加入RWA 實踐研討群參與討論。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 BlockBeats 觀點。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