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當 BSC 向 Solana 宣戰,Pump.fun 和 Raydium 已經開始內戰了》
原文來源:深潮 TechFlow
隨著 CZ 與 一姐在推特上活躍度不斷增加,吸引註意力 + 造 Meme 的玩法逐漸浮出水面;同時依托 Binance APP 強大的二級流量能力,將 Binance Alpha 直接置入應用內,也為 Meme 交易帶來了更多熱度。
在大盤整體不好的情況下,BSC 頗有後發先至的味道,而這搶奪的,顯然是之前 Solana 的鏈上熱度。
流量和手續費收入,是每條鏈的焦慮與渴望。
業務焦慮下,不同的鏈間勢必有競爭,但其實同一條鏈上的不同協議,也在競爭。
如 Pump.fun 和 Raydium,各自來了個對方的「仿盤」。
20 多天前前,Pump.fun 開始乾 Raydium 的活,上線了一個自建的 AMM 池,試圖將原本屬於 Raydium 的流動性收入分走。
(詳見《Pump.fun 自己做 AMM 池了?搶奪 Raydium 利潤之心昭若揭)
這種模式下,Pump.fun 一直是 Raydium 的「流量提供者」,但也因此受制於 Raydium 的規則。每當交易流向外盤,Pump.fun 都需要支付一部分交易費用,而這部分利潤最終流向了 Raydium 的流動性提供者(LP),現行狀態下 Raydium 上的每筆交易收 0.25% 的手續費。
這件事的動機也很簡單:說白了,就是 Pump.fun 作為流量入口,沒有完全吃到因流量帶來的肉。
我們當時就提到,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不光是韭菜們在 PVP,項目們捉對廝殺互相競爭的好戲也在上演。
而就在今天,Raydium 的反擊策略也浮出水面。
根據 Blockworks 報道消息,Raydium 正在推出一個名叫 LaunchLab 的代幣發射台,類似於 pump.fun 的直接分叉。
雖然 Raydium 官推沒有直接發文提到這個新變化,但無風不起浪,這似乎也意味著 Raydium 和 Pump.fun,兩者並不需要儀式感的合作默契,逐漸被打破。
作為看客,這個觀感很明顯 --- 既然你搶了我的活,那我也可以搶你的活。
Raydium 的動機也很簡單,作為流動性池後端,為何不更近一步吃到前端入口流量呢?
但搶活的前提,是得有實力。
對於 Pump.fun 這類代幣發射台來說,複製一個類似的相對簡單產品,實力或許不來源於技術,而是資金。
消息進一步指出,Raydium 的資產負債表上仍有約 1.68 億美元,這就為山寨一個 Pump.fun 提供了最大的底氣,即投人投錢。
而 Blockworks 在報導中採訪某匿名 Raydium 核心貢獻者的言論,則間接證明了這一點:
“該協議幾個月前就開始開發 LaunchLab,但將該項目擱置,因為它'MM AMM] 在這個計劃枯竭後似乎已經枯竭。
也就是說,在 Pump.fun 做 AMM 的同時,Raydium 就已經想著要做 Launchpad 了。
這更像是一種競爭的不約而同,和想讓業務更進一步的自覺行動。
專案方顯然比韭菜更清楚,交易是加密業務的靈魂,圍繞交易的各個環節做文章更容易吃到肉。
當然最好是,自己有能力把全環節都吃掉,從入口到後端。
AMM 池本質是開源的設計,一個 meme 幣發射台也不難實現;既然兩邊在產品上都沒有開發壁壘,那 Pump.fun 和 Raydium 本來就可以在哪裡做的業務勝?
Pump.fun 的護城河顯然在於使用者習慣帶來的流量優勢。作為一個 Meme 幣發射平台,Pump.fun 已經透過其獨特的社區文化和用戶黏性,牢牢抓住了一部分用戶的注意力。
而這種使用者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輕易轉移到其他平台。更重要的是,Pump.fun 的用戶生態自帶流量入口屬性,為其提供了持續的成長動力。
另一方面,Raydium 的護城河則是建立在其流動性池的交易剛需上。作為 Solana 上最重要的 DeFi 基礎設施之一,Raydium 的生態控制力不僅來自其深厚的流動性池,還包括其在整個 Solana 鏈上的交易網絡地位。
換句話說,Raydium 的優勢並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而是整個生態系統對其的依賴性。
然而,護城河的強弱並不只是靜態的存在。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Pump.fun 和 Raydium 各自的護城河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Pump.fun 的流量能否持續增長,取決於其能否不斷推出吸引用戶的新功能和新玩法。而 Raydium 則需要在流動性競爭中保持領先,並透過資金和技術投入,進一步鞏固其生態地位。
當兩大協議忙於互相競爭時,一個更大的問題浮出水面:
究竟有多少用戶會參與這場內戰?是否真的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和用戶基礎支撐?
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加密產業整體處於低迷期,流動性和使用者活躍度都較之前大幅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 Pump.fun 還是 Raydium,爭奪的其實都是一塊不斷縮小的蛋糕。
如果沒有新的流動性注入,或是沒有更多「韭菜」進場,這場競爭其實意義不大。
無論是 BSC、Solana 或其他公鏈,鏈間競爭和鏈內競爭都在加劇。這種競爭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整個產業對流量和手續費收入的渴望。然而,如果整個加密產業的大環境沒有改善,這種競爭最終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對整個產業來說,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於內戰或鏈間戰爭,而在於如何提升產業的整體吸引力。無論是透過創新的產品形式、降低使用者門檻,或是透過更廣泛的教育和推廣,吸引新流動性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