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Money, Blockchains and Social Scalability v2
原文作者:Nick Tomaino,1confirmation 創始人兼普通合夥人
編輯:海爾斯曼,ChainCatcher
社會可擴展性指的是一個系統允許更多的人參與且實現共贏的能力。這也是加密貨幣市場如今成為 2.9 兆美元資產類別的主要原因。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它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重要。 2017 年,密碼學專家尼克·薩博(Nick Szabo)發表了一篇名為《貨幣、區塊鏈和社會可擴展性》的文章,將比特幣描述為一項社會突破,現在這已經成為必讀文章。大多數人認為加密貨幣純粹是技術,並專注於技術可擴展性。但我同意薩博的觀點,技術可擴展性在社會可擴展性中的確發揮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最大的贏家將是那些透過最具可信中立性和提供最大實用性來實現社會可擴展性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是第一個可信中立的、互聯網原生的價值儲存工具,對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以及全球數百個其他國家的人們都有用。我所說的「可信中立」是指公平、無偏見且不受少數群體影響。可信中立是一種社會構建,通常植根於技術,但最終基於影響人類信任的多種動態因素。 可信中立是協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獲得的,但一開始是由人類發起的。比特幣作為開源軟體推出,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閱讀、運行、寫入和擁有它。它的推出是公平的。沒有任何私下交易,也沒有依附於名人、公司或國家。規則從一開始就明確確立,且未被更改。社群在 Bitcoin talk 等論壇上公開討論一切。要理解其精神,可以閱讀早期 Hal Finney 的文章。 比特幣的可信賴中立性和實用性是加密產業發展至今的主要原因。最初,它是一個由化名創始人中本聰發起的草根運動,它不屬於任何個體,也不受某個地區的管轄,提供了一個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新產品。如今,它已發展成為價值 1.7 兆美元的資產,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和公司正積極將其用作價值儲存工具。比特幣系統的規則仍然難以改變,這也是其持續被採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特幣的成長十分驚人,但社群早期做出的文化決定——僅僅專注於貨幣——限制了新比特幣開發者和公司將其用於貨幣之外更多用途的發展。儘管過去 15 年來極端主義者一直在強調比特幣的正統性,但去中心化系統仍有巨大的機會,為世界帶來超越貨幣的更多自由和進步。 社交可擴展性是比特幣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在 2025 年,社交可擴展性的重要性可能面臨質疑。今天,以總市值計算,排名前 9 位的加密貨幣中有 4 種實際上是公司幣(XRP、BNB、SOL、TRON)。這 4 種貨幣的總市值超過 3,120 億美元。 這些代幣具有強烈的敘事性,但尚未獲得可靠的中立性。小型團隊從知名司法管轄區(矽谷、美國和中國)推出了這些代幣,並將 50% 以上的代幣分配給內部人員(創始團隊和/或創投公司)。他們有高度協調的行銷活動,有內部人員參與政府遊說活動,並參與大量的公司式自上而下的活動。這些協議尚未證明具有彈性、安全性和抗單點故障性。他們以犧牲去中心化為代價,為性能做出了激進的權衡。 我們可以討論它們的實用性—有人會說,這 4 種協定很有用,但它們尚未啟用新的用例或更廣泛的採用。無論如何,這 4 種協議所採取的方法非常有效。也可以說,他們在獲取價值方面很成功,而且和所謂的社會可擴展性沒什麼關係。 但從長遠來看,社會可擴展性非常重要,並將在未來十年帶來 20 兆美元的價值成長。這就是我們堅持在這裡的原因。時間會告訴我們真相,事情也會改變。 如果你確實同意社會可擴展性至關重要,並看看事實,很明顯只有兩種加密貨幣既具有可靠的中立性,又具有實現長期社會可擴展性的實用性:BTC 和 ETH。 BTC 佔據王位,但 ETH 也有可能被證明比 BTC 更具社會可擴展性。原因如下: 與比特幣類似,以太坊的可信中立性從一開始就存在。以太坊雖沒有比特幣那樣的「公平發行」,但只有 9.9% 的供應量分配給了內部人員,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將 BTC 發送到 ICO 地址輕鬆擁有 ETH。沒有與創投進行內交易,也沒有名人、公司或國家參與其中。 以太坊最初也是以工作量證明 (PoW) 鏈開始的,並且在前 7 年一直採用 PoW,以確保在轉向權益證明 (PoS) 之前實現更均衡的分配。你無需擁有或購買 ETH 即可參與共識並在開始時獲得獎勵,只需貢獻算力資源。原生 PoS 鏈的早期代幣持有者主導代幣獎勵,而 PoW 到 PoS 的過渡是獨一無二的,被低估了。它幫助以太坊在早期接觸到大量多樣化的利益相關者,也使更廣泛的人群能夠參與共識並在今天獲得 ETH 獎勵。 以太坊的創辦人是 Vitalik Buterin。一些反對者會質疑 Vitalik 的領導能力,並認為一個已知的創始人擁有很大權力這一事實損害了可信中立性。但實際上 Vitalik 的領導方式透明且真實,他透過強調可信中立性奠定了以太坊的文化基礎。 你不會看到 Vitalik 像加密圈的許多主要人物一樣兜售投資故事並追逐金錢、關注和權力。十多年來,他一直是業界最有能力這樣操作的人,但他拒絕這麼做。相反,他以自己的方式做事,強調抵制審查、包容和透明等價值觀,主要專注於為建設者長期設定最佳技術架構和價值觀。 實際上,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治理方式是相同的。對協議進行更改需要礦工、用戶和開發者達成粗略共識,因此以太坊的變更速度比許多 VC 類型的預期要慢得多。但從長遠來看,這有助於實現更可靠的中立性,這是以太坊領導層有意識做出的權衡。 以太坊主網目前有 4 個執行客戶端(Geth、Nethermind、Besu 和 Erigon)和 5 個共識客戶端(Prysm、Lighthouse Teku、Nimbus 和 Lodestar)在積極維護。客戶端多樣性與避免單點故障 一直是關注的焦點。此外,主網和 L2 EVM 環境已成為開發人員和公司最值得信賴的開發環境。 如今,Michael Saylor 的實體擁有的 BTC 供應量比 Vitalik 和以太坊基金會擁有的 ETH 供應量大得多。比特幣領導者透過支持政客和遊說,更快地與政府結盟。這可能是比特幣比以太坊更進一步並吸引了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的結果,看起來可能會使比特幣受益。 但 Michael Saylor 和政府遊說損害可信中立性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對比之下,Vitalik 和 EF 抵制透過追逐投資敘事來對市場環境做出反應的衝動。以太坊領導層專注於建設者,以太坊現在比任何個人或團體都大得多。對以太坊的未來最重要的人,可能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建設者。 自從比特幣向世界引入了可信中立、互聯網新人的價值儲存工具以來,以太坊一直主導著產品以太坊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預測市場、去中心化社交網路、去中心化身分、現實世界資產(RWA)、穩定幣等具體用例的家。所有這些新用例透過分發 EVM 錢包和 ETH,提供了以太坊的可信中立、價值儲存的特性。 其中一些用例始於以太坊主網,目前正逐步轉向建構在以太坊之上的 L2 鏈。開發者更傾向於一個受信任的開發者環境,這種環境能為他們提供比 L1 更多的控制權和更好的經濟效益,而這正是以太坊 L2 架構所提供的。在 L2 或 L3 上建構的開發者不僅能獲得更多的參與感,還能享有以太坊的安全性、EVM 的網路效應,並擴大 ETH 作為可信任中立、網路原生的價值儲存工具的共識。而某些用例的開發者可能會更傾向於留在主網上,畢竟主網的流動性優勢是 L2 無法提供的。兩種結果對 ETH 來說都是有利的。 關於 L2 是否為 ETH 增值,還是透過蠶食主網費用而損害 ETH 的價值,已經有過很多爭論。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最近基於 Coinbase 的 L2 Base 蠶食主網費用的理由,將 ETH 的目標價從 1 萬美元下調至 4,000 美元。這種觀點忽略了整體大局。 L2 的主要好處並不是為主網貢獻費用,而是透過分發 EVM 錢包以及 ETH,擴大以太坊作為可信中立、互聯網原生的價值儲存工具的共識。 ETH 供應量可以根據以太坊生態系統(包括主網和 L2)的使用情況減少,這一特性已經使 ETH 比 BTC 更具通縮性,是一個不錯的特性。但費用並不是應用和 L2 的主要優勢。 比特幣的社會可擴展性
社會擴充性真的很重要嗎?
ETH 的可信中立性
以太坊的實用性
Ethereum 在穩定幣、Rquo and NFTb>公司(如摩根大通、貝萊德、Coinbase、Robinhood 等)將資產代幣化的主要生態系統。其生態正由 NFT 和 Token 等加密原生資產,日益擴展到美元、國債、股票、債券、私人信貸、房地產等領域。無論這些活動發生在主網還是 L2 上,以及 L2 最終向主網支付多少費用,都會影響 ETH 銷毀的規模。但即使在所有這些活動都發生在 L2 上且 L2 向主網支付的費用極少的情況下,這些用例的採用仍會擴大 ETH 作為可信中立、互聯網原生的價值儲存工具的共識。
可信任中立、網際網路原生的價值儲存工具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機會。黃金的總市值約為 20 兆美元,全球 M2(廣義貨幣供應量)約為 100 兆美元,因此可以說這是一個超過 100 兆美元的市場機會。
透過可信任中立性和實用性實現社交可擴展性的加密貨幣最有能力抓住這一機會。目前圍繞這一點的敘事並不強烈,但我在生活和加密領域中學到,往往敘事越強烈,離真相越遠(反之亦然)。那些保持專注、不被追逐熱潮所誘惑的人將獲得回報。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