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從「佈道者」到「收割者」:Galaxy 的「拉高出貨」藝術》
原文作者:Daii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佈道者」與「佈道者」和「寬廣」之間的距離幾乎只有一條短距離收割者。
這條線,叫做「信任」。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佈道者,就是 Mike Novogratz,一位曾經的高盛合夥人,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顧問,如今是 Galaxy Digital 的創始人兼 CEO。他以無與倫比的激情和堅定的信念,透過多元的方式向全世界傳播加密貨幣的願景,成為業界不可忽視的聲音。
Galaxy Digital,被譽為「華爾街最懂加密貨幣的機構」,不僅管理著數十億美元的資產,還在整個加密產業享有極高的聲譽。無數投資者因為信任 Novogratz 和 Galaxy 而義無反顧地投入了自己的資金,夢想著抓住時代的機遇,成為那個幸運的一員。
然而,有時候「信任」卻成了致命的陷阱。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原本應該在上周和你分享,但突如其來的中美關稅戰,迫使我們臨時插播了一期有關美元霸權裂解和去中心化穩定幣崛起的話題。雖然那些宏大的敘事關乎全球格局,但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今天這個故事或許更重要。
如果你曾經在 Luna 的投資中血本無歸,也無需過度自責。因為,不是你缺乏判斷力,也不是 Luna 從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而是你根本不知道,那位天天鼓動你「堅持信仰」的人,在你高位買入的時候,早就悄悄清空了他的籌碼。
你更需警惕的是,這樣的收割戲碼從未謝幕,只是換了場景與演員。幾乎每一次的「信仰狂歡」背後,都有無數散戶在為一小撮人精準計算的出貨策略買單。
或許你會憤怒,甚至試圖討回公道。但事實的殘酷之處就在於:除非你能夠清楚地證明這些 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或機構的詐騙意圖,否則你遭受的損失幾乎不可能追回。
因為法律界定詐騙的門檻極高,你必須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對方不僅知道項目存在巨大風險或虛假信息,而且還懷抱著明確的惡意,故意誤導你入場,以方便他們在高位套現。
然而,現實總是比理論更複雜。 KOL 們精明地迴避了法律的紅線,他們口中說的永遠是模棱兩可的“看好”、“潛力巨大”、“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只要他們的語言足夠模糊,出貨動作足夠隱蔽,那麼想要定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就是 KOL 式收割最厚的遮羞布-動機難證,主觀無據。
但你一定會好奇:既然這麼難被發現,Galaxy 的 CEO Mike Novogratz 為什麼最後還是「翻車」了呢?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提到一位關鍵人物──紐約州總檢察長,以及一部特殊的法案──《馬丁法案》。正是由於這部法律,準確地說是法條的存在,紐約州總檢察長無需證明明確的詐騙意圖,就能展開調查,揪出隱藏在「信仰」背後的精緻騙局。 Galaxy 是第一個被抓包的,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關於馬丁法案我們曾經有過非常詳細的介紹,這項曾經讓川普集團罰款 4.5 億美元的法案,如今開始劍指幣圈了。英文版
在看完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這份長達 44 頁的文件之後,我不得不感嘆:如果沒有那條號稱“美國最狠證券法案”的製約,就沒有紐約州總檢察長的深入調查。我們也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在 Luna 這場價值 400 億美元的泡沫破滅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精密、如此高明的機構出貨劇本。
我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對你來說,不只是一個起伏跌宕的金融故事,更是一條條與 KOL 和機構保持距離的警示錄。
接下來,我們先去弄清楚 Galaxy 與 LUNA 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在開始講這個驚心動魄的「出貨故事」之前,我們必須先搞清楚一個主角-Galaxy 到底是什麼來頭。
Galaxy Digital,全名 Galaxy Digital Holdings Ltd.,註冊在開曼群島,業務總部設在紐約,由一位在華爾街摸爬滾打數十年的大佬創立:Mike Novogratz。
他是誰?前高盛合夥人,曾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擔任投資顧問委員會成員,早在 2013 年就開始涉足比特幣,是最早公開力挺加密資產的「機構級信仰者」之一。你在 CNBC、彭博、Financial Times 看過的關於「比特幣的未來」,大概率都繞不開他的名字。
2018 年,他創辦了 Galaxy,旗下管理超過 50 億美元資產,遍布全球的 123 家附屬公司,涵蓋做市、風投、交易、託管、研究……摩根士丹利」。
換句話說,如果這個產業需要一個「最像華爾街」的代表,那一定是 Galaxy。很顯然,Galaxy 是 Luna 的最佳合作對象,沒有之一。
現在我們來了解故事的另一位主角:Luna。
Luna 是由 Terraform Labs 公司於 2018 年發行的加密貨幣。這個計畫由韓國人 Do Kwon 創辦,註冊在新加坡,核心目標是打造一個「演算法穩定幣 + 主幣」的雙幣系統。
這個生態系統由幾個生態系統由幾個部分構成:
· Terra 區塊鏈:交易發生的底層帳本;
· Luna:平台的原生代幣,用於治理、質押和調節穩定幣供需;
· Luna:平台的原生代幣,用於治理、質押和調節穩定幣供需;
·CK(Ap>
·AK(p>
· CHAI:一個韓國的支付 App,用來宣傳「真實世界使用場景」。
聽起來很炫對吧?但問題是:它的「穩定機制」完全依賴市場行為,一旦 UST 脫錨,Luna 就會陷入「死亡螺旋」。 UST 本質上是演算法穩定幣,直到目前還沒有成功的案例。上一期《關稅是刀,貨幣是盾》裡面就穩定幣有更詳細的分析介紹,可以去了解一下。
你需要注意上面提到的 CHAI 這個支付系統,它與中國的支付寶、美國的 PayPal 有點類似。 Do Kwon 是 CHAI 的共同創辦人。也正是因為這個現實世界連結點的存在,讓 Galaxy 有了拉高 Luna 的重要素材。
說穿了:Luna 背後是一個創新的金融工程,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失敗的可能性更大。但是,Do Kwon 覺得這個故事已經夠精彩了,他需要找到一個「西方代言人」,幫他把這個故事講給美國人聽。
時間來到 2020 年,Do Kwon 明白,要讓 Luna 爆紅,光靠韓國炒家和白皮書遠遠不夠。他要在西方市場打開知名度,他需要一個「可信」的品牌背書。於是,他們找到了 Galaxy。
2020 年 8 月,Terraform 向 Galaxy 拋出橄欖枝,提出交易建議:Terraform 希望 Galaxy 能當他們的倡導者,只要 Galaxy 的 CEO 願意發聲推廣 Luna,我們就可以給你們更好的投資條款。
Galaxy 內部馬上討論起來了。他們早就注意到 Terraform 的技術,也意識到這個計畫背後有龐大的資本需求。 2020 年 10 月 27 日,雙方最終敲定交易,見下圖:
Galaxy 投資 400 萬美元;以每枚 0.22 美元的折扣價,隨公司購買 1851 萬;
注意:當時市價是 0.31 美元,Galaxy 拿到了 30% 折扣,而且沒被強制鎖倉。這可不是「天降好價」,這是他們用代言、宣傳、月台換來的交易權。
這背後隱藏的潛規則是:只要你願意「說點好話」,我們就讓你「快點解鎖」。 Galaxy 笑納了這一切,甚至在內部 Memo 中寫道,Terraform 在美國市場沒知名度,靠我們推才能讓人相信它的經濟活動是真的,詳見下圖紅框中的文字。
於是,從 2020 年 11 月起,Galaxy 開始有計畫地在播客、推特、訪談中「提及」Luna,價格開始抬頭,交易量快速擴大。這個節奏,持續了整整一年。
Galaxy 與 Luna 的結緣,不是因為「理念契合」,也不是因為「技術領先」,而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利益交換」:
提供折扣和解鎖特權;
· Galaxy 提供流量、信任和包裝;
· 雙方達成隱性共識:你負責做局,我負責喊單,誰也別說破。
從結果來看,這段「合作」非常成功:
· Luna 的價格從 0.31 美元漲到最高 119 美元;
· Galaxy 獲利超過數億美元;
·盤散在高位死亡。
從本質上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結構化出貨劇本」,但是,它並沒有違反傳統的證券法條文,這也是眾多 KOL 位 Galaxy 喊冤的原因所在。但在《馬丁法案》面前,這就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詐騙,因為你言行不一,一邊拉高一邊出貨,這就是市場操縱,就是非法。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Galaxy 才願意支付 2 億和解金,來換取紐約州總檢察長的調查「中止保證」,見下圖。
為了剖析 Galaxy 的拉高出貨手法,我認真閱讀了這份長達 44 頁的文件,下面我將逐一為你拆解。
接下來,我們就要揭開 Galaxy 如何一邊高喊「信仰」、一邊精準拋售籌碼的「出貨藝術」。在深入拆解這個令人唏噓的故事之前,我必須客觀地為 Galaxy 和 Mike Novogratz 講幾句公道話,以免讓你誤以為 Novogratz 只是個「無恥之徒」。
你可能不知道,早在 2013 年,當整個華爾街還在集體嘲笑比特幣時,Novogratz 已經真金白銀地投身其中。他不僅公開買入比特幣,還在主流財經媒體上公開表示看好加密資產,力挺這場「金融革命」。更確切地說,他在 2013 年就預測比特幣價格將顯著上漲,2014 年又透過群眾募資投資了尚處在萌芽階段的以太坊。他曾表示自己 20% 的淨資產都投進了比特幣和以太坊,這在當時保守謹慎的華爾街圈子裡堪稱驚世駭俗。
截至 2024 年,Galaxy 公開投資的項目多達 72 個,涵蓋 Polygon、Bitfarms、Celestia 等頭部加密項目,累計投資金額達到數十億美元。儘管 Circle(USDC 發行商)和 Bitwise(加密 ETF 發行人)並未直接公開 Galaxy 的投資記錄,但 Galaxy 在生態合作和諮詢服務方面的積極參與,仍然為加密產業整體生態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
換句話說,你今天能在 Coinbase 買幣、用 USDC 穩定幣進行轉帳、以太坊 ETF 獲批,這背後確實離不開 Galaxy 在早期市場不確定階段所貢獻的力量。 Galaxy 並不是所謂的「收割外來資本」,而是真正長期陪伴產業成長的「老派玩家」。
這也正是我們今天要揭露的「出貨事件」令人唏噓的原因所在。因為,以 Galaxy 長期累積的市場信譽和資源優勢,他們本完全可以選擇更加透明、合法的方式盈利,而不是陷入如今這般備受詬病的“灰色出貨”泥潭。
可惜的是,Galaxy 最後沒有抵擋誘惑。他們陷入了自己設計的陷阱,選擇了這樣一種高明卻不道德的獲利方式——拉高出貨。
接下來,我將詳細為你拆解 Galaxy 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操縱市場情緒,以高超的手法完成出貨套現的。
故事從 2020 年底講起。
Galaxy 簽訂的那筆協議,每個月都能解鎖 1/12 的 Luna。 Novogratz 身為華爾街老手,自然明白要賺快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邊喊邊賣」。
2020 年 11 月 11 日,就在 Galaxy 還沒收到第一批 Luna 時,Novogratz 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為 Luna 站台了。在知名播客 Nugget's News 上,他告訴聽眾,他最近買了一堆 Luna,它是一家韓國的支付公司,有點像信用卡公司,用戶用它可以獲得折扣。詳見下圖。事實上,這根本不屬實,Luna 並沒有現實使用。
幾天後的 11 月 14 日,有網友在推特上提問:哥們,推薦點幣吧? Novogratz 立刻回覆:$luna。見下圖。
進入 12 月,Novogratz 發推文:韓國的支付應用程式 Chai 已經擁有每天 8 萬活躍用戶了,$LUNA 大有可為!結果當天 Luna 的日交易量從 2,750 萬美元瞬間躍升到 6,900 萬美元,市場熱度一下子就點燃了。
就在當天,Galaxy 收到第一批解鎖的 Luna:154 多萬枚。這位「體面的」華爾街老砲兒卻告訴內部團隊:別急著賣,他的規矩是,發完利好推特後 3 天內不出貨。
兩週後的 12 月 16 日和 17 日,Galaxy 就以每枚 0.50 到 0.52 美元的價格全部拋售掉這批 Luna,初次「喊單出貨」完美收官。
說回剛才的「拉高 3 天內不出貨」,聽起來很講究吧?不過,就連這條自定的規則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在金錢的洪流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堪一擊。
Galaxy 顯然對「喊單出貨」上癮了。但要快速實現獲利回本,他們還需要一個更大的舞台。這次,他們選了主流財經媒體——彭博社。
2021 年 1 月,Galaxy 主動聯繫彭博,提供了一份包含虛假數據的新聞稿,聲稱:
Terra now has the p>
Terra now has the p>
Terra now has the p>
Terra now has the p>
Terra now has the p>
Terra now has the 高紙 (Tumbers) of nchains and sadd Ethereum) and is generating 13M USD in fees annually. Terra KRW today powers CHAI, one of the largest e-commerce wallets in Korea, which hosts over 2 million users and generates $1.2 billion in annualized transm and generates $1.2 billion in annualized transaction
譯本:Terra 已成為全球交易量第三大的區塊鏈,僅次於比特幣和以太坊,每年創造 1,300 萬美元的手續費收入。 Terra 的韓元穩定幣(TerraKRW)支援了韓國最大的電商錢包之一 CHAI,擁有 200 萬用戶,年交易量達到 12 億美元。
而真實情況是,Chai 的交易根本沒用到 Terra 區塊鏈,所有支付依然用的是韓元,根本與 Luna 和 TerraKRW 無關。那麼,Galaxy 與 Terra 為什麼一定要造假,一定要用 Chai 這個道具呢?因為沒有了 Chai 做後盾,這個故事就沒有想像力了。
2021 年 1 月 26 日,彭博社發表了題為《Novogratz Invests in Crypto Startup Serving Millions in Korea》(Novogratz 投資一家服務數百萬韓國人的加密初創公司)的重磅報道,Luna 的價格立刻從 1.30 美元。
CoinTelegraph 以「LUNA doubles in price after $25 million investment by Galaxy Digital」(Galaxy Digital 投資 2500 萬美元後,Luna 價格領報)為市場高題,引發了高題。
就在彭博報道的幾天后,Galaxy 再次出貨,2021 年 1 月 30 日,拋售了 154 萬多枚 Luna,每枚價格高達 1.47 美元。此時,Galaxy 已經成功回本了最初投入的 400 萬美元。
這場仗,打得乾淨俐落,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出貨藝術。
回本之後的 Galaxy,更加肆無忌憚了。他們開始放大招。
2021 年 3 月,Novogratz 在推特上喊話:如果 Luna 漲到 100 美元,我就去紋一個 Luna 的刺青!這種直擊人心的個人承諾,迅速引起圈內轟動。
同時,Novogratz 繼續混淆 Chai 與 Terra 之間的關係,讓人們一次次誤以為 Terra 區塊鏈擁有強大的現實應用場景。例如:
2021 年 4 月 26 日,Novogratz 在播客中稱:韓國 6% 的付款已在用 Chai。
5 月 21 日,他進一步誇張到:韓國已有 7%-8% 的支付透過區塊鏈的 Chai 進行。
6 月 22 日,他又說:韓國 8% 的支付全都在用 Chai 支付。
9 月 13 日,他在巴克萊全球金融高峰會上發表演講時說,現在 9% 的支付是透過 Luna 區塊鏈完成。
但,Chai 實際上只佔韓國全部交易總量的 1% 不到,而且 Chai 也並不是 Terra 區塊鏈支持的,與 Luna 更是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這些數據完全虛假,但效果立竿見影,每次發言後 Luna 的價格都大漲,而 Galaxy 每次也都毫不猶豫地趁機拋售籌碼:
2021 年 5 月初,以每枚最高 18.60 美元的價格賣出 130 萬枚價格 170,000 美元美元;
8 月初,再度出手 161 萬枚,價格區間達到 12.19-14.79 美元。
到了 2021 年 12 月 24 日聖誕節前夕,Luna 真的漲到了 100 美元! Novogratz 信守承諾,曬出一張手臂上的 Luna 刺青照,引發整個社群媒體的狂歡。
然而,邊刺青、邊出貨的 Galaxy,毫無停手之意。聖誕節當天,他們就開始以 96.96 美元拋售 Luna。此後的 2022 年 1 月初,Galaxy 更是在高點 90 美元左右連續大量賣出,累計套現數千萬美元。
你能想像嗎?當 Novogratz 發出那張手臂紋身照片時,背後的交易員正在迅速敲擊鍵盤,將 Luna 籌碼瘋狂拋向狂熱的市場。
2022 年新年伊始,Galaxy 與 Novogratz 開始上演最後的瘋狂。
1 月 5 日,當 Luna 從 100 美元高點滑落至 80 美元左右,市場情緒開始動搖時,Novogratz 再次登場。他在推特安慰焦慮的投資者:市場大漲後,總是盤整一下,100 美元只是一個象徵數字。耐心點,Luna 就一定會上漲。 Keep the faith(堅持信仰)!
這句著名的」Keep the faith「彷彿是一針強心劑,數以萬計的 Luna 持幣者再次燃起希望。然而,同一時間 Galaxy 的操盤室卻正上演一場截然不同的場景:
緊接著 1 月 6 日至 1 月 7 日的兩天時間內,Galaxy 再次毫不猶豫地賣掉超過 52 萬枚,總金額接近 100 萬美元;日,短短四天時間內,Galaxy 又連續出貨近 68 萬枚 Luna,再次套現超過 5000 萬美元。 1.04 億美元!同時,他們並未向公眾透露任何出售行為,仍舊保持著「信仰加持」的人設。
更荒誕的一幕發生在 1 月 15 日。當 Luna 跌至 87 美元左右時,Novogratz 再次在推特上幽默地轉推那張」Viejo Lobo“(西班牙語意為老狼)的圖片,調侃道:他在 Luna社群裡的定位,彷彿在暗示自己是一隻經驗豐富的老狼,穩坐釣魚台。更是近乎瘋狂地拋售了超過 110 萬枚 Luna,價格不斷走低,從 69 美元一路賣到 48 美元。
儘管如此,Novogratz 依舊高喊 Keep the faith,鼓勵追隨者堅持持有,彷彿這只是正常的市場調整。
Galaxy 與 Novogratz 在 Luna 上的最後的瘋狂,何謂著藝術。表面上,他們始終扮演著忠誠的加密佈道者,鼓舞人心地喊著「信仰」,甚至不惜身體力行地在手臂上刺下 Luna 圖騰。然而在聚光燈背後,他們卻精心佈局,大規模且持續地拋售 Luna,直到倉位幾乎清空。
這場遊戲的終點是注定的。 2022 年 5 月 9 日,當 TerraUSD(UST)徹底崩潰,引發 Luna 的死亡螺旋,Luna 的價格在短短三天內從 65 美元急速跌至 0.004 美元,400 億美元的市值灰飛煙滅。但此時,Galaxy 早已安然離場,帳面上僅剩下區區 2,060 枚 Luna,價值不到 10 美元。
接下來,輪到我們該反思了。
在看完 Galaxy 這個跌宕起伏的拉高出貨故事後,或許你的內心早已升起了一個迫切的問題:如果我再聰明一點、再謹慎一點,能不能躲過這場騙局?
要認真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用客觀的態度,基於事實與數據,逐步拆解隱藏在這種騙局背後的蛛絲馬跡,以及普通投資者到底具備哪些優勢和弱勢。接下來我們分別從為什麼能和為什麼不能兩個維度進行深入的分析。
實際上,如果你能保持足夠的警惕,擁有足夠的常識和耐心,是完全有可能躲過 Galaxy 精心編織的“拉高出貨”騙局的。
第一,誇張數據的蛛絲馬跡
細心的投資者只要稍微做一點功課,就能夠察覺到 Galaxy 和 Novogratz 在宣傳中使用的數據存在嚴重的誇大甚至虛假成分。
例如,Novogratz 一次又一次地強
2021 年 4 月,韓國 6% 的支付已經透過 Chai 進行。
5 月 21 日,這個數字變成了 7%-8%。
到 9 月,Novogratz 更大膽地宣韓國 9% 的支付全都使用 Luna 區塊鏈完成。
但實際資料如何呢?根據 Chai 官方數據(可透過 Chaiscan 等管道查詢),Chai 的支付交易量在韓國支付市場的佔比始終不足 1%。並且 Chai 實際上從未真正使用過 Terra 的區塊鏈結算交易。
如果你稍微查一下 Chaiscan 數據,你會發現這些所謂強大應用場景都是空中樓閣。也就是說,你只要稍微留心,就能輕鬆發現 Galaxy 的宣傳中存在極大的數據偏差與誤導成分。
第二,長期套現跡像明顯
另一個可供識別騙局的重要線索,就是 Galaxy 每次公開喊單之後的市場表現。我們以 2020 年 12 月 3 日為例,當 Novogratz 在推特上宣布 Chai 擁有 8 萬日活用戶時,當天 Luna 的交易量迅速從 2,750 萬美元暴增至 6,900 萬美元。而就在短短兩週後,Galaxy 迅速清空手上第一批 Luna,價格大致在 0.50 美元左右,實現快速套現。
再例如 2021 年 1 月 30 日,就在彭博社報道 Galaxy 投資 Luna 後的短短幾天內,Galaxy 再次迅速清倉 154 萬枚 Luna。這種出貨時間與宣傳利好極為接近,每次都是價格剛拉高後立即套現。這種規律性出貨,在後續每個月都重複出現。只要你稍微關注鏈上數據或 Luna 流通量,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大戶定期減倉的跡象,從而推斷背後的操盤手可能存在結構化出貨意圖。
第三,過於誇張的個人背書
第三個可以幫助你躲過騙局的訊號,就是 Novogratz 明顯誇張的個人背書。 Novogratz 說:Luna 達到 100 美元,他就去紋一個 Luna 的刺青!這種個人承諾固然能帶動情緒,但也過於誇張與明顯,反而暴露了操盤者迫切希望拉動市場情緒的動機。
真正專業的投資人、機構投資人,通常不會在公開場合做出如此明確的市場承諾。當市場出現類似戲劇性承諾或過於極端的喊單時,謹慎的投資者應該提高警惕,避免盲目跟風。
然而,理性分析之餘,我們也必須承認,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想要躲過 Galaxy 這種高段位、結構化的騙局,難度其實極大,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第一,機構的權威效應太強大
Galaxy Digital 的 CEO Mike Novogratz 本人就是加密市場中的傳奇人物。他曾是高盛合夥人,長期在 CNBC、彭博社等頂級財經媒體上露面,加上其早年投資比特幣、以太坊成功的經歷,樹立了極高的權威與信譽。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看到這樣一位曾經精準預測市場趨勢的「行業專家」,親自站出來推荐一個項目,很容易形成強大的心理錨定效應,迅速放鬆警惕,完全依靠專家的推薦做決策,而放棄了獨立思考。
Galaxy 正是精準利用了這種權威效應,從而成功操縱市場情緒。對大部分投資人來說,識破這種權威背後的隱密動機極為困難。
第二,精妙的媒體操作與公關策略
Galaxy 在宣傳 Luna 時,曾與多家頂級媒體(如彭博社、CoinTelegraph)展開合作,成功打造出 Luna 看似真實可信的市場印象。 2021 年 1 月 26 日的彭博報告清晰顯示,Galaxy 直接提供虛假數據給彭博,渲染 Terra 和 Luna 的強大生態和現實應用場景,製造市場爆發性上漲的假象。
這種媒體上的精準操控,讓一般投資人很難產生懷疑。畢竟,一般人看到主流媒體對某個項目的肯定性報道,天然傾向於認為這是經過媒體調查的、客觀可靠的訊息,極難想到這是精心設計的操控輿論。
第三,Keep the faith 的情緒操控
從心理層面講,Novogratz 的 Keep the faith(堅持信仰)口號極其有效地操控了投資者的情緒。當市場下跌時,一般投資人心裡最想聽到的就是有人鼓勵自己堅持信仰,不要輕易放棄。
這種情緒化的引導,比任何理性的分析都更具穿透力。 Novogratz 善於利用這種情緒,以充滿感染力的話術牢牢控制市場情緒,使得投資者在下跌時仍然不願賣出,甚至在低位繼續加倉,成為接盤的韭菜。
實際上,在 Galaxy 從高位瘋狂出貨的時候,普通投資者幾乎不可能保持完全清醒的狀態。因為當所有人都高喊信仰時,懷疑者會被視為異類,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你能躲過這場騙局嗎?
客觀地說,這取決於你具備多大的市場知識、投資經驗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你夠細心,能夠敏銳察覺數據和現實之間的差異,能夠發現每次喊單後的異常套現規律,能夠對戲劇性宣傳保持警惕,你完全有可能提前識破騙局。
但如果你只是普通投資者,被機構權威光環所迷惑、被媒體精心包裝所誤導、被情緒化口號所感染,那麼在 Galaxy 精心設計的劇本面前,絕大部分人幾乎無法倖免。市場永遠存在貪婪與欺騙,Galaxy 的故事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講道與收割之間的那條信任之線,一旦跨越,便成了鐮刀的鋒刃。每一場騙局的背後,都是一場人性貪婪與恐懼的博弈。
在 Galaxy 與 Luna 的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權威如何成為收割的工具,媒體如何成為騙局的擴音器,情緒如何成為貪婪的燃料。但歸根究底,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免費的財富,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致富。
信仰本來是投資世界最動人的詞彙,但當它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來操縱市場,信仰就成為了毒藥,最終反噬每一個盲從者。
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Galaxy 並非單純的掠奪者。他們早在加密市場還處於蠻荒時期時,就勇敢地站在潮頭,為產業注入資本與信心。 Novogratz 的前瞻性眼光和 Galaxy 對產業規範化所做的貢獻,的確推動了加密世界走向主流。他們曾陪伴這個行業經歷起伏,見證並推動了一個時代的更替和產業的興起。遺憾的是,當資本的誘惑與道德的底線發生碰撞,Galaxy 沒能守住初心,選擇了一條不那麼光彩的捷徑。
真正的投資者,必須明白投資不是依靠權威的指引,更不是寄託於媒體的喧囂,而是要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
因為:你的每一次盲從,都是為騙局買單;而你每一次質疑,都是為自由積蓄資本。
從今天起,請記住:
不要迷信權威,相信數據;
不要盲目追隨,要獨立思考;
不要被情緒裹挾,要用理性掌控。
畢竟,市場從不仁慈,只有真正保持清醒的人,才配擁有真正的財富自由。
最後,我們應該感謝《馬丁法案》,希望在《馬丁法案》的強大威懾下,KOL 們的拉高出貨不再那麼肆無忌憚。
原文.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