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B3 代幣 3 天拉 4 倍:一場韭菜的狂歡,還是資本的新韭菜地? 》
原文作者:Alvis,MarsBit
先甩幾個數位鎮場子:
- B3 當前價格 0.014 美元,從 2 月 10 日上10 日上的最高點漲了快 400%,比你家樓下煎餅果子漲價速度還快;
- 總供應量 1000 億枚,團隊+m>
- 總供應量 1000 億枚,團隊+m
- 總供應量 1000 億枚,團隊+pm>
43%- 上線首日空投放 9億枚,莊家控盤程度堪比《魷魚遊戲》裡的幕後 BOSS。
這種魔幻劇情,連《華爾街之狼》的編劇看了都得直呼內行人。今天,Marsbit 就帶你們用「物理外掛」拆解 B3 的估值邏輯,看看這玩意兒到底是「遊戲革命新基建」,還是「韭菜絞肉機 3.0」。
- Gas 費用低到離譜:每筆交易成本 0.001 美元,比你去便利商店買瓶水還便宜;
- TPS 高到嚇人:理論峰值 9000+,實際上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起來比 Solana 實際跑得快。
但這裡有個黑色幽默:B3 的技術底層全靠 Base 鏈撐腰,而 Base 鏈又靠以太坊的安全托底。
換句話說,B3 就像個「三房東」-以太坊是房東,Base 鍊是二房東,B3 則是那個把地下室改成膠囊旅館的三房東。一旦以太坊塞車(例如 NFT 熱潮期),B3 的速度優勢立刻變龜速。
但問題來了:這群人如果真的屌,為啥不在 Coinbase 繼續升遷加薪,反而跑出來搞遊戲鏈?答案可能藏在代幣分配裡——團隊+顧問拿 23.3%,投資人拿 20%,加起來 43.3%,以當前價格來看,解鎖後市值至少 4 億美元。這哪是創業,分明是「前大廠員工離職套現指南」。
B3 最騷的操作是「空投經濟學」:
B3 最騷的操作是「空投經濟學」:
- 第二波空投:承諾未來還有「錦標賽」和「遊戲化挖礦」,但具體規則?抱歉,莊家說了算。
這種套路本質是「用代幣補貼換用戶資料」-你以為在薅羊毛,其實是被當成資料包賣給遊戲開發商。更絕的是,B3 還搞了個「質押挖礦」,年化 35% 收益看著誘人,但仔細一算:如果幣價跌 35%,本金直接腰斬。這哪是理財,簡直是「俄羅斯輪盤賭」。
咱們先看同行:
- Axie Infinity (AXS):頂峰期市值 280 億美元,日活用戶 270 萬,單用戶估值 1 萬美元;日活 50 萬,單一用戶估值 4 萬美元;
- B3:日活號稱 600 萬(實際可能注水),以單用戶估值 1 萬美元算,市值應該 600 億?但現實是 B3 流通市值僅 2.6 億美元,FDV14 億美元,連零頭都不到。
這裡有個驚天漏洞:B3 的 600 萬用戶裡,90% 是衝著空投來的羊毛黨,真實玩家可能不到 60 萬。以這個數據,B3 合理估值應該是 60 萬用戶×1 萬美元=60 億美元,比現在市值高 30 倍。但問題是──這些用戶一旦領完空投,立刻立馬提幣跑路,就留給你一堆殭屍帳號。
正經估值得看現金流,但 B3 的現金流在哪裡?白皮書官方列了一堆場景:
- 遊戲內交易抽成:每筆交易收 0.5%,但現在 80% 遊戲是免費試玩,抽空氣嗎?
- 質押收益:年化 35%,但這是用新韭菜的錢給老韭菜髮利息,典型的龐氏結構;
- 廣告收入:鏈遊廣告單價不到 Web2 的 1/10,賺的錢還不夠付伺服器電費。
所以 B3 的真實估值模型應該是:
市值 = 團隊背景 × 空投熱度 × 韭菜 FOMO 係數 ÷ 監理風險  > +韭菜接盤 – SEC 突擊檢查 = 目前價格。
看看 B3 的鏈上資料:
10p>
持有的代幣,總計 72%:妥妥的莊家控盤,價格漲跌全看大佬心情;
- 交易所淨流入 1.2 萬枚:價格漲了還有人拼命充值,要么是散戶追高,要么是空莊家釣魚; 行拉高,明顯是狗莊逼空。
在這種數據環境下,技術分析不如擲骰子可靠。
B3 代幣最大的雷在於「團隊和投資人首年鎖倉 25%,之後分 48 個月解鎖」。這是什麼概念?假設現在價格 0.1 元,1 年後解鎖時如果跌到 0.01 元,莊家照樣賺 10 倍(畢竟成本可能不到 0.001 元)。散戶在二級市場拼殺,莊家在家數錢數到手抽筋。
B3 團隊全是美國背景,代幣又上了 Coinbase 親兒子 Base 鏈,簡直是 SEC 的活靶子。一旦被認定為證券:
- 交易所集體下架:參考 XRP 案例,價格直接腰斬;
- 團隊面臨集體訴訟:罰金可能高達數億美元。
B3 號稱有 80 款遊戲上線,但仔細一看:
- 70% 是換皮小遊戲:例如「鏈上俄羅斯方塊」、「區塊鏈掃雷」; ,實際體驗比 Siri 還智障;
- 剩下 10% 還沒開發:官網截圖都是 PS 的。
這種生態就像你家門口的「美食街」——看著招牌琳瑯滿目,進去全是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
- 策略:拿出不超過 5% 的倉位,設置止損線(比如跌破 0.08 元割肉),賭莊家拉盤到 0.2 元;
- 風險:可能成為「殺豬盤」的燃料,被埋在山頂。
- 策略:每月定投,無視波動,賭 B3 成為「鏈遊版 Steam」;
- 策略:圍觀吃瓜,等代幣解鎖期過後再抄底;
d- 風險:可能錯過本暴。
B3 代幣的故事,本質是「技術願景+資本運作+人性貪婪」的三重奏。它的價格飆升既不是奇蹟,也不是騙局,而是加密市場固有規律的體現:在共識形成前,所有價值都是泡沫;在共識破滅後,所有泡沫都是眼淚。
最後送大家一句加密格言:「牛市里人人都是股神,熊市裡個個都是哲學家」。珍愛生命,理性炒幣。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