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貨幣中,術語「難度」是指挖掘區塊所需的工作量。工作量證明區塊鏈實施某些規則,導致難度根據網路上的雜湊能力的大小而上升或下降。
這樣做是為了確保區塊生成的速度不會太快,並確保網路的持續安全。例如,比特幣將區塊時間設定為大約十分鐘(平均時間)找到一個新的塊)。如果區塊持續花費更長的時間來查找,則目標將會增加。如果區塊被發現太快,它就會減少。
目標是一個定期重置的數字。要成功開採一個區塊,礦工必須找到低於此數字的哈希值。我們可以在這裡使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們有術語“binance”,我們想要產生一個第一個字元為“0”的 SHA256 雜湊值。我們可以繼續為“binance”添加數字(即「binance1」、「binance2」、「binance3」),並對它進行哈希處理,直到到達那裡。
當我們到達“binance10”時,我們已經得到了它(你自己檢查一下)。如果我們希望前兩個字元為“0”,則需要繼續散列直到“binance99”。為了得到三個零,我們必須哈希直到“binance458”。但是四個零呢?在前兩千萬個數字中,沒有一個輸入可以為我們提供這樣的輸出。
這應該讓您了解挖礦的工作原理,不同之處在於礦工試圖找到一個屬於目標的數字。這個值越低,他們找到解決方案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消耗如此多的計算能力——礦工一遍又一遍地對相同資訊的不同版本進行哈希處理。
由於挖掘比特幣非常困難,參與者早已放棄了普通的PC 與顯示卡支援專用硬體 (ASIC) 的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