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密貨幣基本面分析深入研究有關金融資產的現有資訊。例如,可以研究金融資產的用例、使用人數或專案背後的團隊。
進行研究的目標是判斷資產是否受到高估或低估。之後,即可根據個人見解交易部位。
交易加密貨幣這樣的高波動性資產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選擇策略、了解交易全貌、掌握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是不斷累積經驗的實踐手段。
技術分析可以從傳統金融市場借鏡一定的專業知識。許多加密貨幣交易者採用與外匯、股票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相同的技術指標。無論交易哪種資產,相對強弱指數(RSI)、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MACD)和布林線等工具均可用於預測市場行為。因此,這些技術分析工具在加密貨幣領域也極受青睞。
雖然加密貨幣基本面分析所使用的方法與傳統市場類似,但這些久經考驗的工具不一定是評估加密貨幣資產的理想選擇。為了在加密貨幣領域實施合理的基本面分析(FA),我們應該了解其價值所在。
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如何精心挑選適合自己的指標。
基本面分析(FA)是投資者確定資產或業務“內在價值”的一種方法。透過研究一系列內部和外部因素,投資者的主要目標是確定資產或業務是否受到高估或低估,然後根據這些資訊制定買賣策略。
技術分析也能提供極具價值的交易數據,但其分析結果卻因人而異。技術分析(TA)使用者認為,根據資產的過往表現可以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他們主要透過觀察K線圖並研究常見指標來實現目標。
傳統的基本面分析師一般會根據業務指標來決定他們眼中的真實價值。使用的指標包括每股盈餘(即公司發行的股份,每股可賺取的利潤),或市淨率(投資者如何根據帳面價值對公司估值)。例如:分析師會在某個利基市場內分析比較多家企業,選出哪一家企業更具投資前景。
如需全面了解基本面分析,請閱讀《什麼是基本面分析? 》
我們無法以審視傳統業務的視角來準確評估加密貨幣網路。比特幣(BTC)這樣偏重去中心化的產品更接近商品。然而,即便是偏重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例如由組織發行的加密貨幣),傳統的基本面分析(FA)指標也無法提供足夠的資訊。
因此,我們應該將目光轉向其他框架。第一步是確定強有力的指標。 “強有力”是指指標不容易被操縱。例如,Twitter追蹤者或Telegram/Reddit用戶都不是優質指標,畢竟創建假帳號或是在社群媒體購買粉絲是輕而易舉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單憑一種衡量手段不可能全面了解正在評估的網絡。我們可以查看區塊鏈的活躍地址數量是否持續激增,但這本身也無法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資訊。據我們所知,這很可能是同一個人每次都會使用新地址給自己來回轉帳。
在下文的章節中,我們將探討三類加密貨幣基本面分析(FA)指標:鏈上指標、項目指標與財務指標。以上列舉的指標並不全面,但足以為後續創建指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鏈上指標是根據區塊鏈提供的數據可以觀察到的指標。我們可以為所需網路自行運行節點,然後匯出數據,但這個過程可能既昂貴又耗時。如果只考慮投資,不願意浪費時間或資源,上述方法更不合適。
更直接的解決方案是從專業的投資決策資訊網站或API中提取資訊。例如,CoinMarketCap的比特幣鏈上分析就提供了大量資訊。其他資訊來源還包括Coinmetrics的數據圖表或幣安研究院的專案報告。
交易數量是衡量網路活動的好方法。透過圖象觀察規定時間內的數量(或使用移動平均線),即可了解活動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
但需注意,參考該指標時應謹慎。就像活躍地址一樣,我們無法確定是否只是同一批人在錢包之間相互轉賬,導致鏈上活動數量有水分。
請不要與交易數量混淆,交易價值代表一段時間內交易的總價值。例如:同一天共發送10筆以太坊交易,每筆價值50美元,則日成交量為500美元。衡量單位可以是美元這樣的法貨,或是協議的原生單位 - 以太幣(ETH)。
活躍位址是在規定時間範圍內保持活躍狀態的區塊鏈位址。活躍地址的計算方法很多,常用方法是計算某段設定時間內(例如數天、數週或數月),每筆交易的發送方和接收方數量。某些方法會追蹤整個時間範圍,也就是說會計算隨著時間推移之後的累積值。
相較之下,部分加密貨幣資產的已付手續費更能說明問題,從中可以看出使用者對區塊空間的需求。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拍賣出價:用戶相互競價,使自己的交易及時進入區塊。出價高的交易會優先確認(已挖礦),出價低者需要繼續等待。
對於發行量按計畫持續下降的加密貨幣而言,這是一項值得研究的指標。主流的工作量證明(PoW))區塊鏈會提供區塊獎勵。部分區塊獎勵由區塊補貼和交易手續費組成。 區塊補貼會週期性下降(例如比特幣減半等事件)。
隨著時間推移,挖礦成本不斷增加,而區塊補貼逐漸減少,交易手續費的增加理所當然。否則,礦工會因營運虧損而退出網絡,連帶影響區塊鏈的安全性。
如今,區塊鏈採用各種共識演算法,每種演算法都設有專屬機制。這些演算法對保障網路安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入研究相關數據可以優化基本面分析結果。
在工作量證明型加密貨幣中,雜湊率通常用於衡量網路是否正常運作。哈希率越高,發動51%攻擊的難度越高。在低開銷和高收益的吸引下,礦工對挖礦趨之若鷯。隨著時間推移,哈希率不斷提升。相反,如果保障網路安全無利可圖,礦工就會下線(“礦工投降”),導致哈希率下降。
影響挖礦總成本的因素包括資產的現價、處理完畢的交易數量、支付的費用等。當然,挖礦的直接成本(電費和算力)也是重點考慮的因素。
質押(例如在權益證明中)是另一個與工作量證明(PoW)挖礦類似的博弈論相關概念。然而,兩種機制的工作原理不同。質押的基本概念是用戶透過質押所持資產來參與區塊驗證。因此,我們可以研究在給定時間內的質押數量,判斷投資興趣高漲(還是缺乏興趣)。
鏈上指標聚焦可以觀察的區塊鏈數據,而專案指標採用定性方法,研究團隊(如有)的表現、白皮書以及即將發布的路線圖等因素。
強烈建議您在投資前先閱讀專案白皮書。這份技術文件可以讓我們了解加密貨幣項目的概況。優質的白皮書會闡明網路目標,最好還能讓我們深入了解以下內容:
除了參考這些資訊之外,最好還要圍繞著專案展開探討。其他人有何看法?是否存在任何危險訊號?目標是否切合實際?
如果加密貨幣網路背後存在特定團隊,其成員的過往記錄即可揭示這支團隊是否具備進行專案的必備技能。成員先前是否在業界參與過成功的投資項目?他們的專業知識是否足以達成既定目標?他們是否參與過任何可疑項目或騙局?
如果沒有團隊,那麼開發人員社群的狀況如何?如果專案設有公開的GitHub,請查看其貢獻者和活動數量。持續發展的代幣肯定比兩年沒有更新儲存庫的代幣更具吸引力。
詳實權威的白皮書可以讓我們了解加密貨幣資產的目標用例。這個階段的重要任務是明確專案的競爭對手及其試圖取代的傳統基礎架構。
在理想情況下,應該謹慎周密地對這些資訊實施基本面分析。有些資產貌似極具吸引力,但如果以類似加密貨幣資產的相同指標加以衡量,則很可能暴露出與其他資產相比的不足之處。
部分項目創建代幣的目的是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並不是代表專案本身不可行,只是與之相關的代幣可能毫無用處。因此,明確代幣的實際效用很重要。這點引申出的問題包括這種效用能否廣泛得到市場認可,以及市場認為這種效用究竟有多大的價值。
從這方面來說,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是資金的初始分配方式:是透過首次代幣發行(ICO)或首次交易所發行(IEO)分配,還是靠用戶挖礦賺取?如果是前者,白皮書應該闡明創辦人和團隊保留了多少資金,以及可供投資者使用的資金數量。如果是後者,我們可以查看資產創造者預挖礦(資產問世前在網路中挖礦)的證據。
關注資金分配方式,可以了解是否有風險。例如:如果絕大多數資金僅來自極少數的個人和組織,我們可能會認定,這些個人和組織最終會操縱市場,因此判定這項投資有風險。
在基本面分析中,資產目前的交易方式、過往交易價格、流動性等資訊都可以成為依據。然而,這一類別中可能還有其他值得關注的指標,它們與經濟學以及加密貨幣資產協議的激勵措施有關。
市值(或網絡價值)等於流通供應量乘以現價。市值在本質上代表購買每單位加密貨幣資產的假設成本(前提是沒有滑動價差)。
市值本身俱有一定的誤導性。從理論上講,發行一千萬單位的無用代幣非常容易。如果其中一枚代幣的交易單價為1美元,市值就高達1000萬美元。這種估值方式顯然是扭曲的。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價值主張,代幣根本無法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另外也應注意,我們無法確定某種特定加密貨幣或代幣的實際流通量。代幣會銷毀、金鑰會遺失,而資金也會被遺忘。相反,如果能篩選出不再流通的代幣,則可粗略估算出流通量。
即便如此,市值仍是廣泛應用的網路成長潛力判定指標。部分加密貨幣投資者認為,“小盤”代幣的成長潛力優於“大盤”代幣。其他投資者則認為,大盤代幣的網路效應更強,成功幾率高於立足未穩的小盤代幣。
流動性是衡量資產買賣難度的指標。流動性資產可以以理想交易價格輕鬆出售。相關概念還有流動性市場,即眾多要價和報價激烈競爭(導致買賣價差極小)的市場。
在低流動性市場中,我們可能無法以“公允”價格出售資產。這說明目前沒有買方願意交易,只能面臨兩種選擇:降低要價或等待市場流動性增加。
成交量是有助於確定流動性的指標。此指標可透過多種方式進行衡量,顯示特定時段內的交易價值。圖表通常顯示每日成交量(以原生貨幣單位或美元計價)。
熟悉流動性的概念對基本面分析很有幫助。歸根究底,流動性可作為衡量市場對潛在投資興趣的指標。
從投資角度來看,貨幣或代幣的供應機制是某些人眼中非常有趣的屬性。庫存流量(S2F)比率這樣的模型確實愈加受到比特幣擁躉的青睞。
最大供應量、流通供應量、通貨膨脹率均可作為決策依據。隨著時間推移,部分代幣會降低新幣產量,進一步吸引那些認為新代幣會供不應求的投資者。
另一方面,許多投資人認為,長期來看,嚴格限定供應上限其實弊大於利。他們擔心用戶囤積代幣,阻礙代幣的流通使用。另一種批評的聲音認為,早期用戶的獎勵比比失衡,畢竟只有穩定的通膨政策才能保障新用戶的權益。
我們將度量指標視為基礎分析中的定量數據,有時也作為定性數據使用。單獨使用這些度量指標通常無法反映問題的全貌。為了深入了解代幣的基本面,也應研究一下指標。
指標通常是指透過統計公式將多項度量指標結合,以便分析各項之間的關係。然而,度量指標和指標之間存在著許多交叉,因此二者的定義其實並不嚴謹。
雖然活躍錢包數量具有數據價值,但要與其他數據結合才能獲得更深入的見解。根據活躍錢包數量可以計算出其佔總錢包數的百分比,或以代幣市值除以活躍錢包數量,計算出的數值就是每個活躍錢包持有的平均金額。這兩項數據均可反映出網路活動狀況以及用戶持有資產的信心。我們將在下一章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基本面分析工具可以將度量指標和指標輕鬆地結合。雖然使用區塊鏈瀏覽器可以查看原始數據,但聚合器或操作面板有助於節約查詢時間。部分工具支援使用者自行選擇所需度量指標並建立專屬指標。
掌握度量指標與指標的差異後,我們來探討如何將二者結合,深入了解所研究資產的財務狀況。為什麼要這樣做?如前幾個章節所述,每種度量指標都有不足之處。此外,如果只關注每種加密貨幣項目背後的一系列數字,則很可能忽略許多關鍵訊息。請思考以下情況:
代幣A | 代幣B | |
市值 | 1億美元 | 500萬美元 |
交易數量( 6個月) | 2,000萬 | 4,000萬 | tr>
平均交易價值( 6個月) | 50美元 | 100美元 |
活躍位址(6個月) | 30,000 | 2,000 |
單獨來看,對比兩款產品的活躍地址並不能了解任何實質資訊。我們只能認定代幣A在過去六個月內的活躍地址多於代幣B,但這根本不是全面的分析。這個數字與市值或交易數量有什麼關聯呢?
比較嚴謹的方法是創建某種比率,將其應用於代幣A的一些統計數據,然後與應用相同比率的代幣B strong>的統計數據進行比較。透過這種方式,我們不會盲目地比較每個代幣的單一度量指標,而是創建了一套獨立評估代幣的標準。
例如:與單看市值相比,研究市值與交易數量的關係能夠獲得更多資訊。我們將市值除以交易數量,得出代幣A的比率為5,而代幣B是0.125。
單看比率,代幣B的數值較低,內在價值似乎高於代幣A。這意味著,以市值作為參照值,代幣B的交易數量高得多。因此,代幣B的效用似乎更大,或者說代幣A被高估了。
請注意:以上觀察結果只是說明如何利用細節判斷全局的簡單範例,不應作為投資建議。如果不了解專案的目標以及代幣的功能,就難以判斷代幣A的交易數量較少究竟是良性發展還是消極發展。
在加密貨幣市場中,另一個普遍使用的相似比率是NVT比率。 網路價值與交易數量比率由分析師Willy Woo提出,被視為“加密貨幣世界的市盈率”。簡單來說,其計算公式為市值(或網絡價值)除以交易數量(通常在日線圖上體現)。
這裡只是對各種實用指標進行了簡要介紹。基本面分析應該是一種全面評估項目的完備系統。使用的數據越詳盡,研究結果就越可靠。
市場中充斥著眾多可供分析使用的指標和度量指標。針對初學者,我們精選了幾個最受歡迎的指標來介紹。每種指標能夠反映的問題有限,因此應結合多項指標綜合分析。
如果聽過股票分析指標“本益比”,便不難理解提供相似分析的網路價值與交易數量(每日)比率指標。計算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將代幣市值除以每日交易量。
我們使用每日交易量代表代幣潛在的內在價值。這個概念的假設依據是如果市場中的流動交易量增加,則項目升值。如果代幣市值上升而每日交易量低迷,則市場可能進入泡沫階段。價格上漲,但基礎價值卻沒有相應增加。相反,如果代幣價格保持穩定,而每日交易量增加,這種情況預示著潛在的買入機會。
此比率的數值越高,產生泡沫的幾率就越大。當NVT高於90-95時,就是出現泡沫的臨界點。如果比率下降,表示該加密貨幣被高估的程度正在降低。
在深入研究這項統計數據前,首先應理解什麼是加密資產的已實現價值。市場價值(也稱為“市值”),等於代幣的總供應量乘以當前市價。已實現市場則是減去了因錢包無法存取而失去的代幣。
存於錢包的代幣則以最後一次轉移時的市價進行估價。例如:如果一枚比特幣在2016年2月在錢包中遺失,其價值約為400美元。
只需將市值除以已實現市值,即可算出市場價值對已實現市值比率(MVRV)指標。如果市值遠高於已實現市值,則比率相對較高。比率超過3.7預示著代幣估值過高,交易者可透過交易獲益,可能引發拋售。
這個數字表示代幣目前可能受到高估。 2014年(MRVR值約6)與2018年(MRVR值約5)的兩次比特幣大規模拋售就是最佳佐證。如果數值低至1以下,則市場受到了低估。此時正是買進良機,一旦買進壓力增大,便會推動價格上漲。
庫存流量比率指標是衡量加密貨幣價格的熱門指標,通常在供應量有限時使用。該模型將每種加密貨幣視為固定稀缺資源,類似於貴金屬或寶石。在已知供應量有限且沒有探明新來源的情況下,投資者會使用資產進行價值儲蓄。
此指標等於全球總流通供應量除以每年的新幣產量。以比特幣為例,其流通量和新挖出幣的資料隨處可見,可以輕鬆計算出比率。挖礦收益下降導致反映稀缺度的比率增高,推動資產升值。由於比特幣定期發生獎勵減半,我們可以在新幣入市期間看到上述情況。
如您所見,庫存流量比率是衡量比特幣價格的優質指標。比特幣的價格與該比率在365天內的平均值高度重疊,反映出良好的匹配度。當然,這個模型也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黃金目前的庫存流量比率約為60,即以目前的流量計算,開採出現有供應量的黃金需要60年的時間。大概20年左右,比特幣的比率可望達到1,600,這項價格預測與市值將遠超過目前世界所有財富的價值。
通貨緊縮後,價格變成負值,庫存流量比率模型也將陷入窘境。當錢包金鑰遺失且沒有新比特幣產出時,比率為負值。如果在圖像中觀察,庫存流量比率先趨於無窮大,然後變成負值。
如需詳細了解此模型,請閱讀我們的《比特幣與庫存流量比率模型》指南。
Baserank是加密貨幣資產研究平台,匯集了分析人士和投資者的各類資訊和評論。每則評論都會對加密貨幣評分,平台取平均值作為加密貨幣的總分(0至100分)。雖然平台的部分進階評論僅供訂閱者查看,但免費用戶仍可查看劃分為不同版塊的評論綜合概述,包括團隊、效用以及投資風險。如果時間有限且希望快速了解專案或代幣的概況,Baserank這樣的聚合平台正是理想之選。然而,在投資前,必須深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項目。
由名字不難猜出,這款工具會列出過去24小時或7天內每種網路的手續費資訊。這些資訊可作為分析區塊鏈網路流量和使用情況的簡單指標。費用高昂的網路通常需求量也大。
然而,我們不能只從表面解讀這項指標。為了與其他網路競爭,部分區塊鏈在初期建構時設定了低廉的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將該數據與交易數量或其他指標結合,以進行綜合分析。例如:狗狗幣或Cardano等市值較高的幣種交易費用低廉,因此在總排行榜中排名靠後。
Glassnode Studio在操作面板中呈現大量鏈上指標和數據。與其他大多數工具一樣,該平台提供訂閱服務。然而,它提供的免費鏈上數據已足夠詳盡,適合業餘投資者使用。在這裡可以輕鬆找到各種信息,比使用區塊鏈瀏覽器手動收集信息方便了很多。 Glassnode的主要優點在於提供了大量指標類別及子類別,供用戶瀏覽查閱。當然,如果對幣安智能鏈專案感興趣,這裡提供的資訊非常有限。
為了方便將度量指標與技術分析結合,Glassnode Studio也內建了TradingView及其所有的圖表工具。在製定決策時,投資者和交易者通常會綜合考慮多種分析手段。 Glassnode的一站式服務的確是加分項,吸引了眾多用戶。
如果操作得當,基本面分析可以針對加密貨幣提供真知灼見,發揮技術分析難以匹敵的作用。在交易的時候,精準區分市價與網路的“真實”價值是一項出色的技能。當然,技術分析(TA)也有其優勢,可提供基本面分析(FA)無法預測的資訊。因此,許多交易者現在將兩種方法結合使用。
和許多策略一樣,基本面分析(FA)也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希望這篇文章讓您有所收穫,並了解買賣加密貨幣資產前需要考慮的一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