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許多國家/地區,加密貨幣必須報稅。交易、消費或出售加密貨幣一般都屬於應稅事件。計算稅費時,必須將資本損益納入考量。如果收到加密貨幣付款,也可能需要繳稅。
各司法管轄區的稅收法案不同,因此請務必諮詢稅務顧問。稅務機關通常與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合作,追蹤加密貨幣交易。如果妄圖逃稅,最終將面臨經濟處罰,甚至更嚴厲的懲處。
如果長期持有或不定期交易加密貨幣,最終也可能需要繳納相應稅費。具體納稅金額因國家而異,但稅務機關普遍將加密貨幣資產視為資本資產。因此,您必須按時足額繳稅,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本文將介紹一些適用於大多數加密貨幣納稅的基本原則。由於各國對加密貨幣徵稅的監管框架不盡相同,我們始終建議個人諮詢當地專業稅務人士。
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答案。是否納稅由個人所在地、持有加密貨幣的時長、參與的活動類型等因素共同決定。一般來說,購買加密貨幣無需納稅,但出售時將計入稅費或抵扣損失。
加密貨幣的稅收比較複雜。針對加密貨幣這種新興資產,稅務機關仍在不斷完善監管法規。然而,個人有責任根據所在國家/地區的監管框架記錄自己的應稅損益,並全額納稅。
應稅事件是指個人必須納稅的交易或活動。這些事件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國家的規定有差異。一般來說,涉及商品銷售、投資和其他資本資產的交易均應納稅。使用法定貨幣購買比特幣或幣安幣等數位貨幣,未必屬於應稅事件。然而,出售或交易加密貨幣可能需要納稅。
應稅事件會為個人帶來資本利得(利潤)或資本損失。如果您所持的資產升值並在交易中獲利,則會獲得資本利得。反之,虧本交易或出售資產則會遭受資本損失。
資本利得是否屬於應稅事件同樣取決於個人所在地稅務機關的規定。如果可以從資本利得中扣除資本損失,就可減少稅額。總稅額很大程度取決於上述幾項的總和。為了準確計算總稅額,個人應該記錄所有交易的日期、成本基礎(購買價格)、銷售額以及其他相關費用。
應稅事件一般包括:
1.出售加密貨幣並兌換法定貨幣(即美元、加幣、歐元、日圓等)。
2.兩種加密貨幣之間的交易(例如:比特幣兌換以太幣)。
3.消費加密貨幣。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司法管轄區內,如果直接使用加密貨幣購買商品或服務並產生利潤,則會產生稅費。
4.透過分叉、空投或挖礦獲得加密貨幣。
另一方面,以下情況通常不屬於應稅事件:
1.使用法定貨幣購買加密貨幣(例外情況:買入價低於所購買代幣的公平市場價值)。
2.將加密貨幣捐贈給免稅組織。
3.贈送不超過特定限額的加密貨幣。
4.在個人名下的錢包之間轉移加密貨幣。
一個國家如何依法界定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性質,決定如何對其徵稅。稅務機關通常將加密貨幣歸類為資本資產,而非貨幣。若所在國家尚未推出具體的加密貨幣稅收法案,則加密貨幣的收益將依據官方的指定辦法(如有)徵稅。部分司法管轄區採取更簡單的辦法。例如:德國對持有時間逾一年的加密貨幣不予課稅。馬來西亞、葡萄牙和新加坡的加密貨幣稅收政策同樣非常寬鬆。
比特幣或加密貨幣收入也可計入所得稅範疇。全職員工、自由工作者或加密貨幣交易者如以加密貨幣獲得報酬,則必須為加密貨幣收益繳納所得稅,具體稅率也通常由收入金額決定。
若未達到特定所得門檻,則無需繳納所得稅。收入通常分為不同等級,即收入越高,稅率越高,繳納的所得稅也隨之增加。如果主要收入來自交易,請查明是否需要繳納資本利得稅或所得稅。
如果只是單純地買入加密貨幣、長期持有並稍後賣出,則很容易算出義務納稅額。我們簡單地以美國為例。首先,以美元計算出資本利得或資本損失。公式如下:
公平市場價值- 成本基礎= 資本利得或損失
公平市價是指當前的現貨價格,可透過幣安等交易平台查詢。成本基礎等於購買資產的原始價格外加所有手續費。
假設以1萬美元的單價購買了2枚比特幣,兩年後又以3萬美元的單價出售,則資本收益為4萬美元:
6萬美元(公平市場價值)- 2萬美元(成本基礎)= 4萬美元(資本收益)
在美國,資本利得稅取決於應稅收入總額、納稅申報狀態以及資產持有時長。如果持有加密貨幣超過一年,則以長期資本利得報稅。
納稅金額取決於應稅收入總額,其中涵蓋資本利得。若先前累積了5萬元應稅收入,外加上述資本收益,應稅收入總額為9萬美元。依據美國國稅局公佈的以下圖表,個人將以15%的資本利得稅率為加密貨幣收益納稅。
報稅狀態 | 0% | 15% | 20% |
未婚報稅 | 40,400美元以內 | 40,401 - 445,850美元 | 445,850美元以上 |
婚後聯合報稅 | 80,800美元以內 | 80,801 - 501,600美元 | 501,600美元以上 |
婚後分開報稅 | 40,400美元以內 | 40,401 - 250,800美元 | 250,800美元以上 |
戶主報稅 | 54,100美元以內 | 54,101 - 473,750美元 | 473,750美元以上 |
日期 | 交易活動 |
2021年2月17月 | 以150美元購買1枚幣安幣 |
2021年2月21月 | 以300美元購買1枚幣安幣 |
2021年4月2日 | 以2,000美元購買1枚以太幣 |
2021年4月11日 | 以1枚幣安幣(當日現貨市場價格500美元)交易0.24枚以太幣 |
在本範例中,以幣安幣交易以太幣即為應稅事件,需要計算資本利得和損失。資本利得等於公平市場價值(500美元)減去成本基礎。然而,應該使用哪筆交易作為成本基礎呢?以兩種不同價格購買幣安幣後,您需要確定計算方式。
會計師使用兩種計算方式:先進先出(FIFO)法和後進先出(LIFO)原則。大多數國家以先進先出(FIFO)原則為標準,後進先出(LIFO)原則作為另一種選擇方式,基本上只在美國有所應用。依照先進先出原則,先購入的資產優先出售或交易。在本範例中,以150美元購入的幣安幣將首先出售。
遵循先進先出(FIFO)原則,此次應稅事件的成本基礎為150美元。根據公式算出資本利得為350美元,作為報稅依據:
500美元(公平市價)- 150美元(成本基礎)= 350美元(資本利得)
依後進先出(LIFO)原則,最近購買的資產將先行出售或交易。在本範例中,購入1枚幣安幣的300美元即為成本基礎,而資本利得為200美元。
500美元(公平市場價值)- 300美元(成本基礎)= 200美元(資本收益)
從資本收益中扣除了資本損失,即可計算出本納稅年度欠繳的稅費。在許多國家/地區,短期資本損益(持有期間通常少於一年)與長期資本損益會分開處理。
美國國稅局(IRS)、澳洲稅務局(ATO)、加拿大稅務局(CRA)和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等稅務機關會追蹤加密貨幣交易並執行稅務遵從。大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也會與當局合作。
政府部門使用Chainanalysis等資料分析工具,即可精準定位加密貨幣用戶。透過收集充足的信息,政府部門可將受監管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區塊鏈交易與個人加密貨幣錢包相關聯。這些工具甚至可以分析出交易平台中刪除的多層次數據,打擊偷稅漏稅行徑。
美國國稅局(IRS)連同各大稅務機關與其他政府機構、學術機構以及各國政府建立合作關係,共享加密貨幣使用資訊。
許多國家的稅務機關要求個人定期報稅,即使是零申報或退稅申報也必須按時完成。若未按期申報,納稅人將面臨額外繳費、罰款、滯納金、沒收退稅、審計,甚至牢獄之災。
幣安報稅工具能夠記錄加密貨幣活動,並透過API為用戶產生報告,滿足所屬司法管轄區的報稅要求。欲了解詳情,請閱讀如何透過幣安API工具報稅。
按時足額繳稅是公民的義務。因此,如果對稅單計算結果存疑,我們建議您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如果您持續參與交易,而不僅僅是投資,更應獲得專業的建議。頻繁交易的稅務問題更加複雜。但最重要的是,稅收認定情況在很大程度上由個人居住地決定。在使用我們的資訊時,請謹記這一點。
幣安不提供稅務或財務建議。依據所在國家/地區的稅收監管框架,如果交易商品和具體事件產生了資本收益(或損失),則可能需要納稅。不同國家的加密貨幣稅收監管框架存在差異。我們強烈建議使用者聯絡個人稅務顧問,深入了解個人稅務狀況。使用者有責任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正確的稅務司法管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