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代幣標準是管理加密貨幣代幣工作機制的一組規則和約定。常見標準包括ERC-20、BEP-20、ERC-721和ERC-1155。
儘管加密貨幣數以萬計,但您可能有所不知,大部分加密貨幣創建時依據的藍圖是相同的。這些藍圖又稱代幣標準,它們規定區塊鏈代幣的關鍵功能和屬性。
代幣標準可確保依據相同標準所建構的所有產品,都可以互動或協同工作。如果專案代幣都遵循代幣標準創建,那麼新代幣可繼續與現有各平台和應用程式(如錢包)保持相容。舉例來講,ERC-20資產與遵循相同代幣標準開發的其他產品和服務可互通。
您能夠用ERC-20代幣交易其他代幣,也是這個緣故。而如果沒有代幣標準,那麼交易多種加密貨幣將非常困難。您還必須為代幣創建專屬錢包,而不是使用可持有無數種加密貨幣的錢包。
開發人員程式設計時,如果有可組合的系統可用,那麼他們就能重複使用現有元件建立新產品。對於代幣創建也是同理,遵循代幣標準可減少在基本功能方面所花的時間,這樣開發人員就有更多時間進行實驗和創新。
除此之外,代幣標準還能促進智能合約之間的互動。智能合約依照代幣標準部署代幣後,也能發揮監控已創建代幣的作用。
ERC-20和BEP-20等代幣標準,都具備地址檢索和代幣餘額等基本功能,因此智能合約能更有效監控代幣。例如,開發人員可用合約應用二元介面(ABI)追蹤代幣劃轉和其他資料對ERC-20代幣進行監督。
BEP-20是幣安智能鏈(BSC)的代幣標準。該標準是為幣安智能鏈(BSC)開發的技術規範,支援開發人員創建各種代幣,包括錨定代幣、效用代幣、穩定幣和其他代幣。 BEP-20標準也引進了黑名單、鑄造和暫停代幣銷毀等功能。
以下是BEP-20代幣標準的主要功能:
TotalSupply:規定特定BEP-20代幣的總供應量。
BalanceOf:規定代幣餘額。
Transfer:支援使用者將代幣所有權轉讓給他人。
TransferFrom:透過智慧合約代表使用者將代幣轉讓給他人。
Approve:限制智能合約可以提現的代幣數量。
Allowance:定義有權消費代幣的外部地址。
2015年,Fabian Vogelsteller提出了ERC-20代幣標準,後來成為開發人員設計虛擬代幣、質押代幣和虛擬貨幣等各種代幣依據的主要框架。
ERC-20代幣標準開發遵循通用規則的可互換(即非同質化)資產。因此,如果您創建1,000枚ERC-20代幣,那麼每枚代幣都具備相同的功能。
BEP-20標準與ERC-20大同小異。注意:但它們分屬截然不同的區塊鏈網路。 ERC-20代幣標準適用於以太坊區塊鏈,而BEP-20適用於BNB智慧鏈(BSC)。
您知道嗎,以太坊上的大部分非同質化代幣(NFT),都遵循ERC-721代幣標準。無論是限量版NFT還是出席證明協議(POAP),您的NFT很可能都是基於相同藍本創建的。那是什麼令NFT與眾不同?規則規定要成為ERC-721代幣,資產必須具備全球唯一的tokenId。
ERC-721的功能包括代幣劃轉、當前餘額、總供應量以及如前所述的全球唯一性。
隨著代幣標準不斷演進,出現了一份能夠涵蓋產業對多種代幣類型需求的準則。 ERC-1155是多代幣標準,允許創建不同類型的數位資產,包括效用代幣如BNB和NFT。
除此之外,ERC-1155也提供代幣批次功能,包括:
批量劃轉:同時劃轉多項資產。
批次餘額:查詢多項資產餘額,一步驟完成。
批量批准:將所有代幣批准至同一地址。
NFT支援:供應量僅為1時,則視創建的代幣為NFT。
遵循相同標準創建的代幣,它們的基本功能一致且互動性良好,而遵循不同標準的代幣,它們的基本功能不一致且互動性較差。因為管理代幣標準的規則五花八門,因此它們相互不相容也就不足為奇。換句話說,以不同標準開發的代幣,不能在同一平台上共存或無法相互交流或進行交易。如果您擁有多種加密貨幣,那麼可能有過無法在以太坊上使用BTC的糟心經驗。為解決這種局限性,業界提出一種新的代幣類型,又稱為包裝代幣。
包裝代幣是與其他加密貨幣掛鉤的加密貨幣。通常原始資產會被放在數位保險庫(又稱包裝)中,同時在其他區塊鏈上創建其包裝版(化身)。
代幣標準就如同區塊鏈代幣的設計和發布藍圖。目前產業有幾種代幣標準,還有區塊鏈橋和包裝機制等創新解決方案,可協助解決代幣之間的不相容問題。
ERC-20代幣簡介
三大人氣加密貨幣橋及工作原理
如何使用Polygon橋?
原子交換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