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儘管目前的網路Web2豪擁數百萬人用戶,但它並非完美無缺。資料所有權、檢討和安全等問題,持續困擾著Web2,因而催生出新型、改進版網路的概念-Web3。未來的Web3尋求區塊鏈、人工智慧(AI)和擴增實境(AR)等技術。理想的情況是,Web3的核心是提供資料所有權和保密性等優勢。許多人一直聲稱,Web3是Web2的改進版,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它比Web2更好嗎?
萬維網也簡稱互聯網或網絡,自其以Web1面世以來,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科技不斷進步,加上使用者需求不斷發展,因此網路也順勢而為進行變化,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透過Web1可以進行內容消費和簡單互動。智慧型手機和行動網路存取快速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Web2的形成,Web2讓用戶能夠消費和創造自己的內容。現在,大家熟知的未來網路Web3的新概念已經出現。網路的這次新迭代,不僅有望允許用戶消費和創建內容和數據,還有望讓他們擁有內容和數據。
雖然這些年,互聯網經歷了許多變化,但是它的兩個主要階段可劃分為Web1和Web2。
Web1的缺點
Web2
與fbfac1d"> Web1不同的是,互聯網的當前迭代版是中心化的,它專注於內容創作,並且大部分內容由成功的大型科技公司壟斷。
20世紀90年代末,資料庫、伺服器端處理、表單和社群媒體,共同形成了互動性更強的互聯網Web2,也稱為Web2.0。也就是網路的當前版,它是內容創作的平台。無論是胸懷大志的作家、攝影師或有影響力的人,都可以輕鬆創作作品,並透過Web2展示作品。
WordPress和Tumblr等服務供應商,為人們提供了內容創作平台,而像臉書和推特這樣的社交媒體公司,讓人們能夠與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聯繫、交流。此外,行動網路存取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任何人都能輕鬆消費內容。
以Web2為中心的公司,已經從這場網路革命中獲益。除了利潤,他們還建立了龐大的用戶資料庫。像Google和臉書這樣的大公司,他們收購小公司,形成由用戶和用戶資料構成的中心化全球網路。
Web2出現後,大型網路公司發現,他們可以利用使用者的數據,將使用者留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他們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為消費者製作目標廣告,或阻止不同平台之間進行通信,這些措施使得用戶傾向於繼續使用他們的服務。
近年來,許多網友開始關注審查、資料追蹤和資料所有權等道德問題。諷刺的是,用戶資料似乎屬於Web2中的公司,而不是用戶本身。曾經有過不公平的資料控制案例。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違反了平台的內部社群準則,結果之後用戶關閉了帳戶。 10世紀10年代,曾有過臉書未能保護使用者資料的報道,未經使用者同意即收集個人資料的行為引發全球憤怒。
為解決這些問題,有些人提出了將Web1和Web2的優勢結合起來的解決方案:去中心化和用戶參與。雖然這個解決方案尚不具體,但這版網路的核心概念(也稱為Web3),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形。
如果我們梳理Web2的當前問題,就會發現接下來透過Web3為使用者改善網路,是合乎邏輯的做法。 Web3的目標是透過利用點對點(C2C)技術如區塊鏈、虛擬實境(VR)、物聯網(IoT)和開源軟體,稀釋大型網路公司的權力。使用者可望透過去中心化,收回內容和資料的所有權。
去中心化:因為去中心化旨在解決Web2問題的根源,即中心化,因此去中心化毋庸置疑成為Web3成功的關鍵因素。除了資料控制權交還給用戶外,公司必須付費才能取得用戶的資料。去中心化使任何人都可以進行原生加密貨幣支付,並且剔除了傳統Web2支付基礎設施所需的昂貴中介。
無許可:任何人都可以在Web3中自由地與他人互動,而不再是幾個大型實體控制參與或禁止平台間通訊。
去信任化:作為Web3基礎的網絡,允許使用者只需要信任Web3本身,而不需要再信任任何其他東西即可參與。
這些理想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將會由區塊鍊和加密貨幣提供支持。
科技巨頭在中心化資料庫中保存的資料很脆弱,因為駭客只需存取一個系統就能危害使用者的資料安全。用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儲存和管理資料後,保存私人資訊可以更安全。
Web3的焦點之一是資料所有權,使用者將能夠拿回本該屬於他們的資料控制權,甚至如果他們願意的話,還可以將資料貨幣化。
Web3還有一些優於Web1和Web2的潛在好處。
社交互動增強
典型例子就是元宇宙。元宇宙是虛擬的3D世界,使用者可以使用虛擬頭像在元宇宙中進行探索。使用者可以透過像元宇宙這樣的沉浸式空間,進行線上社交、購買虛擬土地、玩遊戲、甚至還可以遠端工作。
Web2與Web3之間的關係,與由來已久的中心化網絡和去中心化網絡之間的關係大同小異。 Web3尚未實現,相對於Web2的優勢有待討論。然而,Web3具有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有望解決Web2的資料醜聞事件,並將控制權交還給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