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多數區塊鏈系統普遍使用工作量證明(PoW)和權益證明(PoS)共識演算法,但燃燒證明(PoB)已逐漸成為以上演算法的一種可能替代方案。
總的來說,區塊鏈共識演算法負責保護網路安全以及驗證交易。
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例如比特幣,其場景是礦工之間互相競爭並找到複雜加密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第一個找到某個區塊的解答的礦工將他的工作量證明(區塊哈希)廣播到網路當中,分散式的節點網路將驗證該證明是否有效。如果有效,礦工有權將該區塊永久添加到區塊鏈中,並獲得新產生的比特幣獎勵。
當我們談到權益證明的區塊鏈時,共識演算法則以不同的方式運作。權益證明演算法不使用雜湊函數,而是用數位簽章證明幣的所有權。新區塊的驗證由稱為區塊”鍛造者“或”鑄幣者“完成,他們以一種確定性的方式被選擇出來。鍛造者擁有的幣越多,那麼被選為區塊驗證者的可能性就越大。與工作量證明系統不同的是,大多數權益證明系統不提供區塊獎勵,鍛造者從驗證區塊當中得到的獎勵都是交易費用。
儘管燃燒證明演算法與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有其特定的方式來達成共識和驗證區塊。
燃燒證明演算法的版本有許多個,而由Iain Stewart提出的版本則可能是數位貨幣領域最被大眾所認可的。它被認為是工作量證明演算法的可持續替代方案。
本質上來說,燃燒證明看起來像是能耗更低的工作量證明演算法。因為燃燒證明的區塊驗證並不需要大量的算力資源或依賴強大的挖礦硬體(例如ASIC)。相反的是,作為一種在區塊鏈中“投資”的方式,數位貨幣被故意銷毀(燃燒),因此候選礦工不需要投入物質資源。在燃燒證明的系統中,礦工投資到虛擬採礦平台(或虛擬採礦電力)。
換句話說,透過銷毀數位貨幣,能夠證明使用者對網路的投入,獲得“挖礦”以及驗證交易的權利。由於銷毀幣的過程代表虛擬挖礦能力,用戶在系統中銷毀的幣越多,他/她擁有的(虛擬)算力就越大,因此被選為下一個區塊驗證者的機會就越高。
簡單來說,燃燒的過程包括將貨幣發送到一個公眾可驗證的地址,在那裡貨幣便不能再被使用。通常,這些地址是隨機產生的無私鑰地址。當然,燃燒硬幣的過程會降低市場流通性並造成稀缺,從而導致其價值的潛在上漲。但更重要的是,貨幣燃燒是確保網路安全的另一種方式。
工作量證明區塊鏈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礦工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才能最終獲利。這意味著礦工們在激勵作用下會以誠實地態度幫助網絡,以防止初始投資被浪費。
這個想法跟燃燒證明類似,但是燃燒證明區塊鏈並不投入電力,勞動力和算力,它只透過燃燒貨幣來保證安全。
燃燒證明系統將為礦工提供區塊獎勵,並且在一定時間內,預計該獎勵將包含燃燒貨幣的初始投資。
如前文所述,實現燃燒證明有不同的方法。有些項目透過燃燒比特幣,而有些項目則透過燃燒自己的原生數位貨幣來實現燃燒證明。
燃燒證明與權益證明的一個共同點是區塊驗證者必須投入他們的數位貨幣才能參與共識機制。然而,權益證明要求鍛造者將他們的幣變為股份,並通常將其鎖定。但如果他們決定離開網絡,他們可以取走數位貨幣並在市場上出售。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永久的市場稀缺性,因為貨幣僅在一段時間內無法流通。而燃燒證明的區塊驗證者必須永遠銷毀它們的數位貨幣,造成永久性的經濟稀缺。
以下列出的優點/缺點是基於燃燒證明支持者的一般論點,不應被視為已證實的事實。關於這些論點仍有爭議,需要進一步測試才能確認其有效性。
永續性高,降低能源消耗。
不需挖礦硬件,貨幣燃燒採用虛擬礦機。
數位貨幣燃燒減少了循環供應(市場稀缺)。
鼓勵礦工長期投入。
數位貨幣分配/挖礦更加去中心化。
燃燒證明並不是真正環保的,因為被燒毀的比特幣是透過工作量證明挖礦產生的,這需要大量的資源。
沒有證明其可以在更大規模的區塊鏈網路上工作。需要進行更多測試以確認其效率和安全性。
礦工所的驗證工作往往會被延後。它沒有工作量證明區塊鏈那麼快速。
燃燒數位貨幣的過程並不總是透明的,或者很容易被普通用戶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