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區塊鏈都被設計為一個去中心化資料庫,起到分散式數位帳本的作用。這些區塊鏈帳本以區塊的形式記錄和儲存數據,而區塊按時間順序組織,並透過加密證明進行連結。區塊鏈技術的誕生為各產業帶來了許多優勢,能夠在去信任化環境中提供更高的安全性。然而,其去中心化性質也帶來了一些缺點。例如,與傳統的集中式資料庫相比,區塊鏈的效率有限,需要增加儲存容量。
由於區塊鏈資料通常儲存在分散式節點網路上的數千台設備中,因此系統和資料對技術故障和惡意攻擊的抵抗力很強。每個網路節點都能複製和儲存資料庫的副本,因此不存在單點故障,即單一節點離線不會影響網路的可用性或安全性。
相較之下,許多傳統資料庫依賴一台或多台伺服器,更容易受到技術故障和網路攻擊的影響。
已確認的區塊不太可能被撤銷,這意味著資料一旦註冊到區塊鏈中,就很難刪除或更改。這讓區塊鏈成為了儲存財務記錄或任何其他需要審計追蹤的數據的絕佳技術,因為每項變更都會受到追蹤並永久記錄在分散式帳本和公共帳本上。
例如,企業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防止員工的詐欺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可以為公司內部發生的所有金融交易提供安全穩定的記錄。這將使員工更難隱藏可疑交易。
在大多數傳統支付系統中,交易不僅依賴交易所涉雙方,還依賴於中間方,例如銀行、信用卡公司或支付提供者。而如果使用區塊鏈技術,就不再需要中間方,因為節點的分散式網路是透過一種稱為挖礦的過程來驗證交易的。因此,區塊鏈通常被稱為“去信任化”系統。
所以區塊鏈系統消除了信任單一組織的風險,也透過削減中間方和第三方降低了整體成本和交易手續費。
多年來,事實已證明,保護比特幣區塊鏈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演算法非常有效。然而,區塊鏈網路可能會受到某些潛在攻擊,其中 51% 攻擊是被討論得最多的攻擊之一。如果單一實體設法控制了 50% 以上的哈希算力,就可能發生這種攻擊,最終讓惡意攻擊者能夠透過故意排除或修改交易的順序來擾亂網路。
雖然理論上可行,但比特幣區塊鏈從未出現過成功的 51% 攻擊。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安全性也隨之提高,礦工不太可能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攻擊比特幣,因為他們誠實行事得到的回報會更高。除此之外,成功的 51% 攻擊只能在短時間內修改近期交易,因為區塊是透過加密證明連結的(更改較早的區塊所需的算力大到難以想像)。此外,比特幣區塊鏈具有很強的彈性,能夠快速適應攻擊。
區塊鏈系統的另一個缺點是,一旦資料加入區塊鏈中,就很難再修改。雖然穩定性是區塊鏈的優勢之一,但穩定性也不總是好的。更改區塊鏈資料或程式碼的要求通常很高,一般需要進行硬分叉, 即棄用一條鏈而採用另一條鏈。
區塊鏈透過公鑰(或非對稱金鑰)密碼術來賦予使用者對其加密貨幣單元(或任何其他區塊鏈數據)的所有權。每個區塊鏈位址都有一個對應的私鑰。雖然地址可以共享,但私鑰應保密。用戶需要使用私鑰才能存取其資金,這意味著他們充當自己的銀行。如果用戶遺失了自己的私鑰,那麼這筆錢實際上也就遺失了,他們對此無能為力。
區塊鏈,尤其是使用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 效率非常低。由於挖礦競爭激烈,而且每十分鐘只有一個贏家,因此其他所有礦工的努力都是白費的。隨著礦工們不斷嘗試提高算力,他們找到有效區塊哈希的幾率會更大,比特幣網路使用的資源在過去幾年中顯著增加,其目前消耗的能源比許多國家,例如丹麥、愛爾蘭和尼日利亞消耗的還要多。
區塊鏈帳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非常大。比特幣區塊鏈目前需要約 200 GB 的儲存空間。目前區塊鏈規模的成長似乎超過了硬碟的成長,如果帳本過大,導致個人無法下載和存儲,網路就有可能失去節點。
儘管區塊鏈技術有缺點,但也具有一些獨特優勢,它必然會繼續存在下去。我們在主流採納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許多行業已經開始認真對待區塊鏈系統的優點和缺點。未來幾年,企業和政府可能會嘗試新應用,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哪些領域附加的價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