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比特幣的價值源自於各種不同屬性。歸根結底,加密貨幣和法定貨幣的價值來自“信任”。只要社會相信法幣體系,貨幣就始終具有價值。比特幣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用戶信任,它就具有價值,但還應考慮更多因素。
與法幣不同,比特幣不受中央銀行監管,去中心化的架構催生出一套獨特的金融體系。區塊鏈技術帶來了安全性、實用性以及其他諸多優勢,同時顛覆了傳統的全球價值轉移方式。從多方面分析,比特幣也可以作為類似黃金的價值儲蓄手段。
對於加密貨幣初學者,最大的困難是弄清楚比特幣(BTC)等加密貨幣具有價值的原理和原因。比特幣是一種數位代幣,沒有實際資產作為支撐,而且挖礦的概念也令人費解。從某種意義來說,挖礦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比特幣。然而,成功挖礦離不開巨額投資。這一切又是如何讓比特幣擁有價值的呢?
想像一下我們日常使用的貨幣,這些紙幣已經不再需要黃金或資產作為支撐。由於銀行的部分準備金制度,我們借貸的資金往往只是顯示在螢幕上的一串數字。政府以及聯準會等中央銀行可以透過經濟機制發行新貨幣並提高貨幣供應量。
雖然差異明顯,但比特幣作為一種數位貨幣,仍與我們慣用的法定貨幣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在深入研究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之前,我們先討論法定貨幣的價值。
簡而言之,信任為貨幣賦予價值。貨幣的本質是交換價值的工具。只要當地社區達成共識,任何物品可作為支付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各種各樣的物品扮演了貨幣的角色,其中包括石頭和貝殼。
法定貨幣是由政府發行的官方貨幣。目前,人類社會透過使用紙幣、硬幣以及銀行帳戶中的數位金額(也是個人貸款或債務的證明)來交換價值。
以前,人們會前往銀行將紙幣兌換成黃金或其他貴金屬。當時,這種機制確保美元等貨幣的價值與等量的黃金掛鉤。然而,金本位制已經被大多數國家淘汰,不再是貨幣制度的基礎。
貨幣不再與黃金掛鉤後,如今使用的法定貨幣就沒有任何支撐了。這種脫鉤給予政府和中央銀行更多空間,可以自由制定貨幣政策和影響貨幣的供應。法幣的主要特徵包括:
隨著金本位制的取消,貨幣似乎失去了價值。然而,我們仍可使用貨幣來支付食物、帳單、租金以及其他物品。如前文所述,貨幣的價值源自於大眾的信任。政府只有堅定不移地支持並有效管理法幣,才能維持高度信任。一旦發生惡性通貨膨脹以及貨幣政策失效,公眾對政府或中央銀行喪失信心,這種信任就會土崩瓦解——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是兩大典型的反面示例。
加密貨幣與標準貨幣概念存在相同點,但也有一些明顯的差異。雖然像PAXG這樣的加密貨幣與黃金等商品掛鉤,但大多數加密貨幣其實都沒有基礎資產。信任依然對維繫加密貨幣的價值發揮重要作用。例如,人們意識到比特幣的投資價值、了解他人同樣信任比特幣並接受其作為支付系統和交易媒介。
對於部分加密貨幣而言,效用也是一項重要因素。某些服務或平台需要效用代幣才能正常使用。因此,需求量大的服務為效用代幣賦予價值。加密貨幣種類繁多,情況各異。每種代幣或項目的價值實際上仍取決於自身特性。
我們將比特幣的特性歸納為以下六種:實用性、去中心化、分散性、信任體系、稀少性、安全性。詳細內容將在後文討論。
許多關於比特幣價值的討論都圍繞著它是否具有內在價值。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以石油這種商品為例。它是生產能源、塑膠製品及其他材料的重要資源,蘊含巨大的內在價值。
股票代表了生產商或服務供應商的公司股權,同樣具有內在價值。事實上,許多投資人進行基本面分析的目標正是計算出資產的內在價值。而法定貨幣也不具有內在價值,畢竟只是一張紙。正如我們所知,其價值源自於信任。
傳統金融體系中有許多具有內在價值的投資選擇,例如商品和股票。外匯市場則是例外,交易圍繞著法定貨幣運轉,交易者通常可以從中短期匯率波動中獲利。那麼,比特幣呢?
比特幣的價值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有人認為,比特幣的市價等於自身價值,但這種觀點並不能準確回答我們的問題。重要的是,人們為什麼一開始就判定比特幣有價值。讓我們深入研究賦予比特幣價值的特徵。
比特幣的一大優點是不必依賴任何中間機構,即可在全世界快速轉移大量價值。雖然比特幣的小額轉帳費用較高,但數百萬美元的轉帳會划算許多。以下是一筆價值約4500萬美元的轉賬,費用卻不到50美元(截至2021年6月)。
雖然具備這種實用性的網路很多,但比特幣是規模最大、最安全且最熱門的網路。作為一款Layer 2應用程序,閃電網路讓小額交易成為現實。其實,無論金額大小,無國界交易才是真正的價值。
去中心化是加密貨幣的一大關鍵特性。透過規避中央機構監管,區塊鏈為社區用戶創造更大的自主權。比特幣的開源性質決定了所有人都可以為改善比特幣網路貢獻力量,
甚至連加密貨幣的貨幣政策都以去中心化方式運作。例如,礦工的工作涉及核實和驗證交易,同時確保新的比特幣能夠以可預測的穩定速率加入系統。
去中心化讓比特幣成為運作穩健、安全可靠的系統。網路中沒有任何一個節點能夠單憑個人意願做決定。交易驗證與協議更新都需要團體共識,避免比特幣管理不善或濫用。
比特幣網路讓盡可能多的用戶參與其中,不斷提升整體安全性。接入比特幣分散式網路的節點越多,比特幣的價值就越大。交易帳本在不同使用者之間分發,無需依賴單一事實來源。
沒有這樣的分散性,我們便很難驗證多個事實版本。試想一支團隊共同透過電子郵件發送一份文件。只要文件在團隊成員之間傳送,他們就能創造狀態各異的不同版本,難有蹤跡可尋。
此外,與分散式資料庫相比,中心化資料庫更容易遭到網路攻擊及電力中斷。伺服器故障導致信用卡使用不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與之相比,像比特幣這樣的系統是基於雲端技術,由全球成千上萬用戶共同維護,無疑更安全、更有效率。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是一項巨大的網路優勢,但仍需要一些安全保障。要說服使用者在大型去中心化網路中協作絕非易事。為了解決所謂的拜占庭將軍問題,中本聰實施了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獎勵積極回應的使用者。
信任是任何貴重物品或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眾對中央銀行喪失信任,國家的貨幣將遭到災難性打擊。同理,如果進行國際匯款,我們必須信任相關的金融機構。與日常使用的其他系統和資產相比,人們對比特幣的運作自然給予了更高的信任度。
然而,比特幣的使用者不需要彼此信任,只需要信任比特幣技術。這項技術久經考驗,可靠性和安全性值得信賴,原始碼向所有人開放。工作量證明是一種透明公開的機制,允許所有人自查自驗。不難看出,其價值體現在能夠生成幾乎絲毫不會出錯的共識。
比特幣框架內限定的供應量為2100萬枚。當比特幣礦工在2140年左右挖出最後一枚比特幣後,將不再有新幣產生。雖然黃金、白銀和石油等傳統商品的供應量有限,但每年還會探明新的儲備。這些新發現致使無法確切計算它們的稀缺度。
從理論上來說,一但徹底挖光,比特幣應該發生通貨緊縮。用戶遺失或銷毀比特幣會導致供應量降低,推動價格上漲。因此,持有者堅信比特幣極富稀缺性價值。
比特幣的稀缺性也催生出熱門的庫存流量比率模型。這個模型研究每年的挖礦量和庫存總量,試圖預測比特幣的未來價值。回溯測試證明,它可以非常精確地模擬出過往的價格曲線。根據模型的結論,比特幣的稀缺性正是價格的主要驅動力。在理清價格與稀缺性的潛在關係後,持有者意識到比特幣作為價值儲蓄工具的價值。我們將在文末進一步探討這個概念。
在投資資金的安全保障方面,比特幣確實更勝一籌。只要操作得當,資金絕對安全無憂。在已開發國家,保障資金安全是銀行天經地義的責任。但許多人認為,金融機構無法提供妥善的保護措施,持有大額現金又風險重重。
若要對比特幣網路實施惡意攻擊,不法分子的算力應超過目前挖礦算力的51%,如此規模的配合協作幾乎是天方夜譚。即便真的發動攻擊,整個過程也不會持續太久,意圖得逞的機率微乎其微。
比特幣儲蓄真正面臨的威脅只有以下幾項:
請遵循最佳應對策略,確保上述情況不會發生,這樣的安全級別甚至遠超銀行。而且最妙的是加密貨幣的安全保障不收取任何費用。此外,與銀行相比,加密貨幣轉帳不設每日限額或每月限額。用戶可以全盤掌控自己的比特幣資金。
上文介紹的大多數特性證明,比特幣是價值儲蓄的理想工具。貴金屬、美元以及政府債券屬於傳統儲值方式,其現代化替代方案——比特幣更有“數位黃金”的美譽,正在不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優質價值儲蓄工具具備以下優點:
如需深入了解主題,請閱讀《比特幣是價值儲蓄工具嗎? 》
遺憾的是,關於比特幣為何有價值,目前仍未得到簡單明了的答案。與貴金屬和法幣相比,加密貨幣同樣具備高價值資產的關鍵屬性,但無法輕易將它們歸類為同類。加密貨幣沒有政府支撐,雖是數位貨幣,但也和商品一樣具有稀缺性。
少數人缺乏常識並心懷偏見,懷疑比特幣毫無價值,甚至將其視為“詐騙”和“龐氏騙局”,顯然是毫無根據的恐慌心理在作祟。總而言之,比特幣在非常安全的網路中運行,並且社群、投資者和交易者賦予了其相當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