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內容將告訴你什麼是訂單簿流動性以及如何透過TokenInsight 即時對比各大交易所流動性數據!
在金融領域,資產的流動性通常指將資產兌換成現金時的難易程度以及對市場價格的影響程度。流動性越好的資產,越容易兌換成現金,兌換本身對市場價格的影響程度也越小。例如,股票要比房子更容易兌換成現金,因此股票的流動性更好。
從價格的角度來說,在不影響市場價格的情況下,流動性越好的資產被兌換成現金的量越大。反過來說,兌換同樣數量的資產成為現金,對市場價格影響越小的資產流動性越好。例如,在加密市場市價賣出 100 萬美元的比特幣,比特幣的價格不會產生太大的波動,但如果市價賣出 100 萬美元的山寨幣,那麼這個山寨幣的價格可能要直接腰斬。
那麼如何衡量加密資產的在某一個交易場所的流動性呢?
對於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言,交易池子越大,流動性越好。例如,在下面Uniswap V2 的池子資訊圖中,第一名的USDC/ETH 交易對的TVL(總鎖倉量)為2.69 億美元,比第十名的DAI/USDC 池子的TVL 0.62 億美元大很多,因此,USDC/ETH 的流動性就比DAI/USDC 的流動性好不少。
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什麼是DEX 流動性和LP (池)
中心化交易所基本上都採用訂單簿模型,也就是使用者透過掛單吃單的方式來達成交易。
例如在上圖的紅框中,表示有一個或多個用戶希望以 29520 的價格合計出售 2.16230 個比特幣。下方綠色的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下方是買單,上方是賣單。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決定的,加密資產也是一樣,當買單的需求增加時,就會導致價格上升,反之則下降。
在上面這個訂單簿中,掛單的量越多,能夠支援的比特幣交易量就越多。我們可以透過訂單簿的訂單量來衡量流動性的好壞。訂單簿越厚,掛單量越多,表示流動性越好。
選擇流動性最好的交易所來完成交易十分必要。流動性越好的交易所,你完成交易後拿到手的錢就越多。儘管幣安是老大,但它在交易某些加密貨幣時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你可以在 TokenInsight 的交易所流動性介面即時對比不同交易所的流動性情況。
URL 位址是:https://tokeninsight.com/zh/dashboard/market-liquidity/aggregated-orderbook
在TokenInsight 的交易所流動性資料中,我們選擇了1% 價格範圍來比較。
那麼這個 1% 價格範圍是什麼意思呢?假設比特幣的價格是$30,000,那麼這時候計算賣單深度,我們就把當前價格一直到高於當前價格1% 的訂單全部加起來,也就是把$30,000 到$30,300 之間的比特幣賣單加總,獲得比特幣1% 價格範圍的賣單總額。
買單也是一樣,把目前價格直到低於目前價格1% 的買單全部加總起來,也就是把$29,700 到$30,000 的比特幣買單加總,獲得比特幣1% 價格範圍的買單總額。
兩者再相加,我們就獲得了比特幣價格 1% 範圍內的買賣深度。下面的這張圖,就是 XRP 的 1% 價格深度圖。
買賣深度越大(綠色買單和紅色賣單的柱子越高),該交易所的這個交易對的深度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深度都是針對單一交易對而言。例如 BTC-USDT 和 BTC-USDC 是兩個交易對,因而計算出來的深度也是兩個。當然,在計算出多個交易對的深度之後,我們可以透過再次加和、取平均數等方式來判斷一個交易所某一類資產的流動性情況。
在流動性資料圖表中,我們挑選了不同交易所同一幣種流動性最好的那一個交易對來計算該幣種的流動性。每個幣種具體的交易對選擇可以參考下表:
訂單簿是即時變化的,我們每隔 1 個小時獲取一次上述交易所的訂單簿截面數據,每天 24 次,每次都計算出各個幣種 1% 價格範圍的深度情況。因此,透過造訪 TokenInsight 數據頁面,你可以隨時獲得任意交易所的任意幣種的主要交易對的買賣深度數據,精確到每小時。
此圖是不同交易所關於同一幣種的聚合深度,也就是在同一時刻獲取不同交易所的比特幣交易對流動性數據,計算出正負1% 價格範圍的深度數據,最後加總獲得。
在選定幣種後,如上圖選定了BTC,圖中出現了三組數據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分別是紅色的賣單深度,綠色的買單深度,橘黃色的比特幣價格。
當紅色區域變大時,表示比特幣的賣單量增加;而綠色區域增加時,則表示買單深度在增加。而買賣深度的碰撞就會影響最終的比特幣價格。如果紅綠兩個區域在同一時間距離較遠時,表示此時市場的深度較差,比特幣價格波動前後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
圖右上角的區域可以選擇以美元作為計量單位展示深度數據,或以幣種的數量作為計量單位。瀑布圖可以切換成差值圖,如下:
右上角切換為「差值」之後,資料從原來的三組(賣單深度,買單深度,比特幣價格)就變成了兩組(買單-賣單深度的差值,比特幣價格)。當任一時間點的差值為正時,圖中柱子顯示為綠色,則表示此刻比特幣的買單深度比賣單深度更厚;反之則為紅色,表示賣單深度比賣單深度更厚。
訂單簿的流動性情況並不會決定幣價。其他影響價格的因素包括:
交易所訂單簿深度比較圖則是不同交易所交易深度的比較情形。每一組數據(每一條線)都代表著一個交易所的深度變化情況。而對比的維度可以選擇不同的四種
針對於流動性好的資產,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幣而言,訂單簿上的訂單很多,特別是接近當前價格的訂單,而且價格精度特別細。而許多交易所公開的 API 回傳的訂單簿資料都是固定的條數,這意味著價格更加偏離當前價格的訂單可能在很多條之後,客觀上限制著無法取得更大價格範圍的資料。
其次,訂單也只有在比較靠近當前價格時才有意義,過分偏離當前價格的訂單其實並不能反映出流動性的問題。
對於比特幣和以太坊我們採用了 1% 價格範圍深度;後續我們可能會增加 0.5%,或 2% 的價格範圍深度資料。
前文提到,訂單簿是一個即時變化的數據。理論上,如果想要完全反映出訂單簿的變化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維護一個即時的訂單簿資料庫。但是,我們的數據圖表的目的是為了對比不同交易所之間的深度差別,以及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範圍內觀察不同交易所的流動性變化,因而每小時採集一次數據樣本即可達成目的。
當然,提高頻次,例如增加到每半小時一次可以提高準確性。但經過測試,在每小時一次的基礎上,我們發現更高的頻率對於數據分析本身而言提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