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是1987年10月19日突發的股市全面崩盤。衡量美國股市表現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狂跌22%。在此次暴跌的前一周,股市還經歷了兩次大跌。
道瓊產業平均指數在“黑色星期一”前後的表現。
“黑色星期一”被大眾視為全球股市下跌的開端。時至今日,這一天依然是股市不堪回首的惡夢。
這次崩盤引發拋售,導致交易所的成交量激增。然而當時的計算機不堪重負,根本無力承受突如其來的高負荷。許多訂單擱置數小時,遲遲無法成交。大量資金陷入停滯,無法轉移。
發生如此嚴重的崩盤後,期貨與選擇權市場自然難以倖免,應聲暴跌。此次崩盤對全球市場造成巨大衝擊。當月底,全球多數主要指數均下跌20%至30%。
“黑色星期一”通常指1987年的股市崩盤,如今成為股市崩盤的代名詞。
股市崩盤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發酵的結果。有趣的是,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來臨前,全球並未發生任何重大消息。然而,在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恐慌與不確定的氣氛籠罩市場。究竟有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電腦化交易系統的引進。如今,多數交易活動均通過計算機,但以前並非如此。 1980年代前,股交所大廳人山人海,喧鬧嘈雜,交易者在這裡直接完成資產交換。
1963年,引進電腦化交易系統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交易大廳。資料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對原始影像略作修改。
邁入20世紀80年代,交易活動愈發依賴電腦軟體。電腦化轉型顯著加快了交易活動的速度,系統能在短短幾秒鐘內完成數千筆交易。這些改進也有副作用,價格會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如今,交易機器人可在突發新聞曝出後的幾秒鐘內轉移數萬億美元的資金。
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美國的貿易逆差、國際局勢緊張等政治環境因素。最重要的是,媒體一直在推波助瀾。報道觸及的受眾範圍不斷擴大,無疑放大了這些事件的影響力與嚴重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因素只是誘發崩盤的外因,決策者還是交易者自己。也就是說,市場心理作祟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大規模拋售,而這通常是由公眾恐慌引起的。
“黑色星期一”事件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推出多種機制,防止類似事件重演。即使不能根除,至少可以減輕影響。
其中一種方式名為熔斷機制。這種調控措施規定,如果下跌達到當日開盤價的一定百分比,就會停止交易。除了美國之外,這種機制在其他市場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熔斷機制適用於道瓊指數、標普500等主流指數、許多證券。具體機制如下。
如果標普指數在單一交易日內下跌超過7%,交易將暫停15分鐘,隨後重新啟動。此過程稱為“一級熔斷機制”。如果繼續下跌,跌幅達到13%,市場交易再次暫停。本次暫停稱為“二級熔斷機制”。休息15分鐘後,交易二度重啟。如果市場仍在下跌,達到20%時,當天會直接停機,開啟“三級熔斷機制”。
熔斷機製或許可以有效遏制股市暴跌,但爭議聲音不絕於耳。
部分反對者認為,熔斷機制適得其反,實際上在放大暴跌的嚴重性。原因何在?這些既定跌幅指標是基於市場的開放程度,廣為大眾所知,可能會影響市場流動性,導致部分價格點位的訂單大幅減少。
流動性下降可能引發更劇烈的波動,因為沒有足夠的訂單來消化意外激增的供應量。反對者認為,如果沒有熔斷機制的干預,市場有望恢復到自然狀態。
在標普500等全球市場指數中,只有市場下跌才會觸發熔斷機制。當然,部分證券也可能因價格飆漲而觸發熔斷機制。
市場與大眾心理的自然本質決定了市場崩潰幾乎無法避免。面對市場崩潰,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首先,制定投資計畫或整體交易策略。市場崩盤後,多數投資者會恐慌拋售。此時,您應保持冷靜,理智分析,避免情緒化決定。長期投資計畫或交易策略正是避免衝動決定的良藥。
其次,設定止損線。明智交易者必然為短期交易預留一定的下行空間。然而,長期投資者很少這樣做。無論如何,您都應該為價格波動預留緩衝空間,避免市場嚴重性崩盤時蒙受巨額損失。
任何全球性市場崩盤都有結束之時,雖然經濟衰退可能會持續幾年,但最終會迎來復甦。回顧過去,全球經濟在許多世紀中一直處於成長狀態,短期調整隻是暫時的倒退。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1915年至2020年的表現。
這種觀念符合經濟持續發展的全球市場,但未必適用於加密貨幣市場。區塊鏈產業方興未艾,加密貨幣屬於風險投資。部分加密貨幣資產可能在市場崩盤後元氣大傷,無法復原。
想要開啟加密貨幣之旅嗎?立即前往幣安購買比特幣吧!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前的股市崩盤。 1929年秋天的這場崩盤讓經濟一蹶不振,長期陷入低迷,堪稱迄今最大的災難。
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後,股市開始暴跌。這最終引發了從2000年代末持續到2010年代的“大蕭條”。欲了解詳情,請閱讀《淺談2008年金融危機》。
在新冠疫情與油價戰爭的推波助瀾下,美國股票市場迎來“大蕭條”後最糟糕的一天。單日跌幅創下了2008年以後的新高。然而,在下一段中您會看到,該跌幅紀錄僅保持了一周。
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的憂慮情緒籠罩市場。經過不斷發酵,美國股市的單日跌幅甚至超過前一周股市崩盤時的跌幅。大眾將這一天視為新冠病毒對金融市場初始衝擊的頂峰。
“黑色星期一”原指1987年的那場股災。如今,這個詞已經成為股市崩盤的代名詞,1929年、2008年與2020年的暴跌都是刻骨銘心的“黑色星期一”。
“黑週一”事件後,市場中推出了許多新規,努力降低股市閃電暴跌的影響。最具影響力且飽受爭議的莫過於“熔斷機制”——當跌幅達到既定值時,熔斷機制啟動,交易陷入停滯。
面對無法避免的市場崩盤,我們如何未雨綢繆?不妨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景,制定合理的投資計畫和交易策略。風險管理、投資組合多元化、市場心理等多管齊下,便可避免在市場崩盤時蒙受巨額損失。